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的“巨人梦”》,如果您对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的“巨人梦”感兴趣,请往下看。
近日,知名图书市场监测机构开卷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份,我国各家出版社列入出版计划的少儿图书选题超过5.7万种,2013年全国已经出版少儿图书超过3.05万种。在充分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许多少儿出版社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下称中少总社)就是其中的一家。“从图书品种和出版规模看,我国已经是少儿出版大国。许多优秀原创少儿图书版权输出到海外市场,获得海外读者认可。”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他也指出,我国要成为少儿图书出版强国,还需要克服人才队伍供不应求、版权输出渠道匮乏等多个问题,在内容创新、技术融合等多个方面发力。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专业少儿图书出版机构,中少总社见证了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发展历程,在少儿类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上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中少总社每年出版1500多种图书和多媒体电子音像制品,书、报、刊年发行量达1.2亿册(份)。近日,李学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畅谈我国如何打造少儿出版强国。
面临三重压力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77年只有192种少儿图书,到如今超过5.7万种。但在李学谦看来,同西方少儿出版强国相比,我国还面临传统少儿出版基础不坚实、数字化冲击和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
在他看来,我国少儿出版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170年,其跨越式发展是对西方少儿出版强国所经历的某些发展阶段实行超常规赶超的结果,这就导致基础不够坚实。“比如,我们没有足够多的优秀编辑和优秀创作团队来支持每年5万种新书的出版规模,也没有足够强大的渠道来把每年生产的新书版权输送出去等。”
而在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出版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也给少儿出版带来压力。“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意味着少年儿童阅读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少年儿童阅读消费方式的改变,孩子们有更多机会选择数字出版读物而非传统图书,而经济全球化使产业不得不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与众多强大的国际同行竞争。”他坦言。
据开卷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11月,全国共出版新书近2万种,品种同比增加14%,而零售市场只增长了6%。“对于传统出版尤其是少儿出版来说,这意味着每种新书平均发行量下降,库存图书增加。继续靠增加品种、扩大规模来实现增长的风险越来越大,很可能是一条死路。”李学谦表示。
实现三个转变
面对上述压力,要成为少儿出版强国,李学谦认为,需要业界从内容创新、业态转型等3个角度发力。
在他看来,近10年来,我国少儿出版实现了从“中国加工”到“中国制造”的转变,从以往依靠教辅图书、引进国外版权和开发公共版权图书,转变为如今的主打原创图书。但是,业界仍旧面临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尤其是科普图书、图画书原创出版较弱的现状。“我国少儿出版需要进一步加强内容创新。”李学谦表示,以中少总社为例,为加强内容原创,从2009年起不再合作出版教辅新书,专注原创少儿教辅图书开发。为加强原创儿童文学图书的出版,中少总社2009年成立了儿童文学中心,将儿童文学作家、编辑等汇集在一起。目前,该中心每年新出版的原创中长篇少儿小说大概在70种左右,平均印数在5万册以上。
另一方面,也要加快业态转型,实现从单一纸质出版向以纸质读物为基础的复合出版的转变。他表示,纸质读物在少年儿童阅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电子读物可以使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因此,未来少儿出版的形态是以纸质读物为基础、多种介质读物共存的复合出版。在加强数字出版方面,李学谦进行了4步规划:第一步是建立数字资产管理库,第二步是推出中少数字图书馆,第三步是生产数字化产品,第四步是实现全媒体出版。“目前这些基本上已经实现,产品平台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中少数字图书馆,目前我们已将1951年中国少年报创刊、195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以来所有的报纸、期刊、图书都进行了碎片化处理,同时进行了各种标引,可以按作者的名字、文章题目、刊期进行查阅。”
此外,他还认为,业界要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等。出版的经济价值不仅在于出版物的销售收入和版权贸易收入,还在于版权多元开发。比如,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游戏甚至是主题公园等提供题材、内容和品牌。我国少儿出版要改变以获取图书发行收入为主要盈利手段的单一盈利模式,在加强原创出版的的基础上,通过品牌运营实现产业升级。(记者姜旭)
(编辑:秦韵)
好了,关于“少儿”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的“巨人梦”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