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中国药企需学会在逆境中化危为机》,如果您对中国药企需学会在逆境中化危为机感兴趣,请往下看。
对于收购滇虹药业,尽管拜耳高层曾表示,此次收购更看重滇虹药业在中国中小城市比较成熟的销售渠道以及其非处方药产品线,而不是现有的中医药产品,但此举仍然引发了业界对拜耳可能会进军中国中药市场的猜测,以及外国药企可能给中国本土中药企业带来挑战的隐忧。
隐忧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除了拜耳外,许多外资药企开始挺进中国中药领域。早在2009年,瑞士诺华集团就曾高调宣布,将针对中国市场研发中草药,并抛出“绣球”--以5亿元并购中国药企。2013年,英国葛兰素史克在华收购了一批复方中草药研发项目。而此前,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也曾表示,将通过外部收购与合作方式,进一步寻找增长的机会,其中包括中药领域。
“许多原来的中国医药企业通过股份参与、合并、收购等,都有了外资的影子。而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医药市场巨大,潜在的药品消费者众多,中国的生产成本、风险成本和收益率均大大优于其他国家,中国对科技型企业尤其是拥有专利、商标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多种优惠政策。”上海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宋晓亭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
“国外医药巨头进入中药领域对中药产业本身应该是一件好事,凭借国外巨头的研发优势、资金优势和营销优势,可以助推中药的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然而,随着国外巨头的入侵,中国本土医药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知识产权出版社咨询培训中心i智库专利分析师甘子珍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近年来,日本、韩国、德国等外企在中药领域提交专利申请的热度不断升温,而我国中药产业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许多国内药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很多中药配方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企业获取,并在国外提交了专利申请。
甘子珍表示,截至目前,中国本土申请人在中国中药领域的专利申请占98%左右,国外来华专利申请仅占2%,但国外药企充分发挥其在植物提取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制剂改良方面的优势,将传统中药剂型改换为胶囊、口服液等更利于患者服用、吸收的制剂,并提交了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申请也不能小觑。
“随着中国医药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日趋明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基本模式。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中医药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研发,加强专利布局,将优势产品做精做强,在合作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共赢;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利益,防止在融资、兼并和收购等过程中被边缘化,最终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宋晓亭表示。(吴艳)
(编辑:曹越实习编辑:汪诚)
好了,关于“中国”中国药企需学会在逆境中化危为机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