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找准方向,展示中国创新实力》,如果您对找准方向,展示中国创新实力感兴趣,请往下看。
——访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发明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单忠德及其研发团队
随着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的颁奖,“无模铸造成形机”专利(专利号:ZL201110127890.9)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自主创新,在找准方向后要不断摸索,要发明出属于中国人的世界领先技术,展示中国创新实力和能力,展示中国形象。”谈起此次获奖的专利,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发明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单忠德仿佛回到了那段难忘的研发岁月。
创新去模走在产业前端
单忠德告诉记者,在传统铸造生产中,不论做多少铸件总需要模具,一旦产品设计改动,模具就需重新制造,严重影响产品开发速度,造成资源浪费。“2006年我们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将铸造工艺中的制造模具环节去掉,直接对砂型进行切削?想法提出后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研发团队通过大量工艺实验后,坚定了信念,决定进行尝试。”单忠德说,新技术代表着新挑战,拿排砂装置来说,因砂型加工是干性切削,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砂,而型腔里过量的废砂堆积势必会损坏刀具,为此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多喷嘴随动排砂装置,在砂型切削过程中可将废砂及时移走,减小了刀具磨损,提高了刀具寿命。类似这样的创新装置还有很多:大长径比空心立铣刀、专用高耐磨/长寿命砂型加工专用刀具、切削/打印一体化装置……正是一步步的新技术攻关,最终研制出了无模铸造成形机。
“无模铸造成形机的原理是:首先根据铸型三维CAD模型进行分模,结合加工参数进行砂型切削路径规划,驱动开发的无模铸造成形机直接进行砂型的高效切削加工,将加工好的砂型坎合组装成铸型后,可直接浇注出复杂高质量铸件。”单忠德表示,无模铸造成形机不需要模具,而是直接数字化驱动成形制造铸型,提高了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解决了从铸型设计、成形制造到组装检测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制造无缝连接与大型复杂铸件高效高精成形制造等技术难题,是一款实实在在的中国创造产品。
专利布局保护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保护伞、护航船,企业不能只埋头于创新研发,一定要注重、了解并运用知识产权。”单忠德告诉记者,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在科技创新管理中,从培养技术人员知识产权意识和制定知识产权制度入手,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渗透,形成了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
“我们多次邀请知识产权专家对科研人员进行专利培训,围绕专利检索技巧、专利审批程序及流程等内容进行授课,当国家或地方出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时,我们还会进行专题宣讲,向技术人员普及。”单忠德表示,为了让技术人员做到有制度可依,总院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专利申请与维持管理申定》《科技项目专利全过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措施。正是在这样优良的知识产权环境下,无模铸造成形机从研发初期到研发完成,知识产权一直伴随其成长。
“有了研发想法后,我们先进行了专利检索,了解产业专利情况,避免与已有专利发生冲突,导致专利侵权行为。随后,在研发过程中,只要产生创新技术,我们就提交专利申请。”据单忠德介绍,以无模铸造成形机为核心所开展的无模铸造复合成形关键技术共获得专利59件,其中发明专利44件。
2016年,科研团队参加了首届中国南非高技术展示交流会,无模铸造成形机吸引了大批南非科研人员及企业家驻足。展会当天,一所高校与研发团队签订了技术交流意向书,目前已完成初步技术合作对接,准备后续开展产业合作,对此,单忠德和团队成员并不意外。“事实上,在无模铸造成形机的44件发明专利中,有18件是国外专利,研发团队早早就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进行海外专利布局。”单忠德表示,在海外获得专利,不仅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是一种肯定,同时也相当于一张产品名片,让国外企业“愿用,敢用”。
“未来,我们将探索以无模铸造成形机为核心的更广泛的商业模式,建设复杂铸件个性化快速定制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对于无模复合成形制造技术与数字化、绿色化铸造技术的未来,单忠德充满信心。(徐子航)
(编辑:刘珊)
好了,关于“专利”找准方向,展示中国创新实力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