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古渡梨园的故事》,如果您对古渡梨园的故事感兴趣,请往下看。
伴随着清亮的唱腔、喧闹的锣鼓声、一阵高过一阵的喝彩声,记者来到了位于昆明市官渡古镇的滇剧传习馆——古渡梨园。这是云南省首家滇剧传习馆,每天下午两点,古渡梨园都会上演经典的滇剧剧目。
古渡梨园的创办者、传习馆馆长张雄出生于滇戏世家。为了让拥有近170年历史的滇剧剧种得以传承、发展,张雄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古渡梨园。
“2008年,滇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滇剧的发展已大不如以前。”张雄感慨地告诉记者,目前,传统的滇剧演出单位已经越来越少,真正能演出滇剧的单位只有3家,而能保证天天都演出的全省就只有古渡梨园。
为使滇剧传承、发展下去,张雄创办了古渡梨园,很多滇剧老艺术家闻讯而来。同时,张雄还聘请了云南省、昆明市滇剧团有实力的、热爱滇剧的演员、乐队,招收了一批滇剧专业毕业生。张雄坦言,古渡梨园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滇剧团队,通过每天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滇剧,懂得欣赏滇剧,为滇剧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群众基础。
张雄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至关重要重要。通过团队的努力,古渡梨园成立至今通过挖掘、整理和编排滇剧剧目,目前已经演出了殷商周、西汉东汉、隋唐、五代、宋代、明代、民间故事等传统滇剧剧目达300多场。
说起观众,张雄很欣慰。古渡梨园成立一年多来,从最初只有老年观众,到现在一些游客也慕名而来。每周四下午,云南师大附小的数百名师生也会准时来到古渡梨园,观赏和学习滇剧。每当看到观众专注的眼神,张雄相信滇剧的传承和发展又有了希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继承不发展,等于没有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云南滇剧界的老前辈、专业武生演员焦光辉也向记者表示,滇剧如果没有创新发展,这个剧种肯定要淘汰。“我们表演的剧目不仅要适应老年人的口味,还要想方设法吸引中青年观众。滇剧本身继承了京剧、川剧的很多精髓,滇剧需要不断的向其他地方剧种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传承和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在焦光辉的精心编排下,古渡梨园推出了首场武戏专场,这是古渡梨园创新发展的重要尝试。武戏的表演者都是焦光辉的学生。焦光辉说,古渡梨园通过创新推出武戏专场,为青年演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机会。滇剧想要获得新生,需要不断充实新生力量。有这些青年演员在,滇剧就有希望。
采访结束时,张雄告诉记者,如今随着国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上有他们这些热爱滇剧的人在坚持,滇剧的传承和发展一定会重获新生,发展壮大。
采访感言
滇剧的发展经历过高潮,也曾有过低谷。如今,通过政策的扶持与滇剧艺术家们的努力,滇剧以一种更加顽强的姿态展现在观众眼前。在台下观众经久不息的喝彩声中,我们相信,像滇剧一样的众多曾跌入低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传承和发展中重获新生。(梁丹丹)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梨园”古渡梨园的故事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