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科技之光消散霾连城》,如果您对科技之光消散霾连城感兴趣,请往下看。
灰霾波及15%国土北方20城重污染
环保部22日通报,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都出现灰霾,波及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该面积已比得上去年元月全国出现的严重霾过程。此次霾过程要一直到27日才会彻底结束。(新京报记者金煜邓琦)
百姓生活:
空气净化器销量翻三倍
新京报
持续的雾霾天里,空气净化器和防pM2.5口罩热销。记者从苏宁等家电卖场了解到,空气净化器这几天销量猛增,有卖场销量增长300%。(记者饶沛郭超温薷王卡拉刘春瑞)
点名购买防pM2.5口罩
新京报
除了家中使用的空气净化器,口罩成了出门必备。在丰台几家药店里,有不少人点名要买防菌防pM2.5的口罩。“我买了5个防pM2.5的口罩,家里一人一个”,一位消费者说。(记者饶沛郭超温薷王卡拉刘春瑞)
知识产权提个醒:
空气净化器市场乱象丛生:功能夸大利用标准漏洞
工人日报
价格虚高,功能夸大,利用标准漏洞
在各大商场和家电卖场的空气净化器区域,“降低pM2.5、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净化率达到99%”成为多款在售商品最主要的营销口号。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22台市场上的主流空气净化器测试后,发现能达到99%的净化率的空气净化器只有2台。除此之外,对于目前市场上热炒的以负离子、等离子、光触媒等技术及其改进技术生产的空气净化器,瑞典空气净化器制造商布鲁雅尔中国区总经理李开玖表示“在美国成熟的市场很少见”。
在空气净化器适用面积这一问题上,根据上海市质监局发布上海市生产和流通领域空气净化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实测值却远不及标称的效果。
据了解,目前国家针对空气净化器的标准只是在安全和性能上有部分规定,但对于综合适用面积等规定还不够细致,而且标准只是推荐标准,没有强制执行力,易造成商家夸大净化效果、虚报适用面积等问题。(记者赵樱泽)
民用口罩标准有待出台
文汇报
究竟怎样的口罩才适合民用防霾?日前,绿盾口罩负责人赵丹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口罩市场比较混乱,不仅充斥着以仿冒为主的假冒伪劣口罩,而且民用口罩领域尚未出台国家标准。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口罩国家标准为GB2626-2006,针对的是工业口罩。由于防pM2.5、防雾霾口罩市场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兴市场,目前没有任何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赵丹青透露,目前绿盾已经制定了企业标准《日用抗菌防霾口罩》,并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一起着手进行行业标准的申报工作。(记者灰灰)
雾霾锁城,个人防护总是被动的,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还需打蛇七寸,科技治霾:
科研人员讲解“首都蓝天梦”:用科技治理雾霾
科技日报
面对雾霾,中国在行动。最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公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北京市与科技部、环保部共同召开了“首都蓝天行动”部署座谈会。在雾霾困扰人心的今天,如何减少大气中存在的pM2.5?为了给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技支撑,北京市科委从监测、治理、生态建设各环节入手,立项攻关,统筹布局。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一些研究院所、企业的科研人员,倾听他们讲解科技治霾的“首都蓝天梦”。
国产仪器监测污染物:3秒钟采集一次pM2.5数据
“每隔3秒就能采集一次pM2.5数据。”王通达说,“看,这就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仪器。”他所说的仪器,名为“大气颗粒物散射光粒径谱仪”。
由于国内一直缺乏pM2.5监测的核心技术,国外设备制造商纷纷抢占国内市场。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北京市相关科技计划支持下,国产pM2.5监测仪器打响了“突围之战”。
对症下药找到雾霾“病源”:初步完成pM2.5成因分析
“医生治病要找到病源,治理pM2.5也是同样的道理。”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石爱军说,“全面分析北京大气环境pM2.5污染水平,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建立和完善北京pM2.5排放源成分谱库,开展不同功能区和典型污染过程中大气环境pM2.5组分的研究,分析pM2.5化学组成的时空和季节变化特征,对实施‘精确治理’均具有重要意义。”石爱军说,“对症下药找病源,可以在未来防治pM2.5时更科学,也可根据组分的此消彼长及时评估此前防治措施的成效。”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氮氧化物去除19.4%
“pM2.5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及供热燃烧排放是主要来源之一。”在源深节能技术公司总经理滕树龙看来,还一片蓝天,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
“我们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电厂循环水及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可以减少工业及供热燃烧排放,尤其是可以大量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今年以来,北京市通州竹木厂锅炉房的大烟囱上,已经不见了过去滚滚白烟的景象。经第三方机构检测,余热系统在原有烟气达标排放基础上,氮氧化物进一步去除19.4%,烟尘去除16.7%。单个项目回收烟气余热3兆瓦,年可节约天然气100万立方米。
这里还有另一个案例:北京石景山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工程项目。这是北京市首个采用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对大型热电厂进行改造的案例。完成改造后,每个采暖季可回收余热89万吉焦,可增加供热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折合节约标煤约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76.2吨。
让城市多一些“吸尘器”:绿地每年可降8%的pM2.5
“经过初步研究,我们发现,相比非绿地,绿地每年可以降低8%左右的pM2.5。”北京市园林科研所李新宇说。
“目前,关于植物滞纳pM2.5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就是要在这里发力,提出治理的综合技术措施,为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李新宇说。(记者刘晓军韩义雷)
我们在抗霾的道路上并不孤独:
洛杉矶:各方掣肘与雾霾斗争至今
新华社
从上世纪40年代洛杉矶雾霾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算起,到上世纪80年代雾霾情况大为好转,洛杉矶治理雾霾前后至少花了几十年。如今这里的人们仍在为消除空气污染做不懈努力,因为洛杉矶市区和几条繁忙的高速公路周边仍是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地方。
为什么治霾要花几十年?从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洛杉矶治霾之所以不能“速成”,是受一些客观条件限制的。
首先,逐步查找雾霾成因花了十来年。从上世纪40到50年代,生产人工合成橡胶的原料丁二烯的工厂、炼油厂、普通家庭后院焚烧垃圾的炉子等等都是治理的对象,但霾情没有根本好转。
1950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哈根斯米特发现汽车尾气和炼油厂、加油站的挥发物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但是,当时很少有人相信他的说法。不少人认为,与工厂的烟囱相比,小小的汽车排气管算得了什么呢?
受到石油工业界支持的一些研究人员公开驳斥哈根斯米特的研究成果,使他不得不花费一年半时间投身学术论战。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各种研究、论证终于一致确认了他的结论。
其次,行政力度薄弱使汽车工业治理尾气的改造又花了十几年。受限于美国的政治体制,政府要想治理雾霾先得推动议会立法,但是各种利益纷争使有关治理雾霾的立法进展缓慢。此外,政府拿不出大量资金支持治霾研究,主要研究工作都是由私营企业支持的研究机构完成的。
虽然从1954年开始,当时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就成立了研究机构,每年投入100万美元开发减少尾气的设备,但是它们需要时间进行车辆升级换代的准备和配套工作,因此加州直到推出1966年款新车时才被要求必须配备净化尾气的设备。1966年,当时的加州州长布朗签署法令,规定旧车也必须改造,加装尾气清洁设备,这才拉开了彻底净化汽车尾气的序幕。
第三,快速的社会发展延迟了治霾效果。1970年,哈根斯米特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表演讲时说:“今天我们认识到我们在设定目标时过于胆小……不管每辆车减少多少尾气,汽车数量的增长最终会使空气污染回到原来的状况。”
1930年,加州只有600万人口、200万辆机动车。1950年,加州人口增加到1100万,机动车数量达450万。1970年,加州人口达2000万,机动车达1200万辆。除人口和机动车不断增多之外,工厂在增加,生产在扩大。(郎华)
(编辑:秦韵)
好了,关于“口罩”科技之光消散霾连城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