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思考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 “索尼”缺乏创新葬送了日本电子大佬的未来? “动能”山东专利培育大赛落幕 “知识产权”上海出台《意见》加大科技类案件侵权赔偿力度 “硅谷”北京文化硅谷:实现多元素全方位深度融合 “工作”“身边的榜样”专栏|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节能”我国成立节能减排标准化联盟应对未来碳关税 “商标”警惕商标许可的“后遗症” “文化遗产”立法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保障 “知识产权”[本网特稿]知识产权大家谈: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知识产权”西安高新区举办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 “互联网”立法与监管并举规范互联网市场竞争秩序 “农场”南湖区首个家庭农场申请注册商标 “按摩椅”电动按摩椅:专利助力健康生活体验 “生物”生物产业全线开花单一优势演绎资本话题 “知识产权”以科技引领,让天空更蓝 “咖啡”云南咖啡遇寒受灾新品种选育或为有效途径 “固始”固始县甲鱼、萝卜获地理标志登记 “科研”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呈现两位数增长 “节目”湖南浙江北京东方四卫视加紧研发原创节目步伐 “知识产权”深圳将在高新区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新品种”河南省拥有植物专利20件 “生物”生物材料保藏再上新台阶 “受访者”“亚马逊全民阅读报告”解析读者阅读行为趋势 “企业”[新春走基层]教授在深山老林里找“金子” “颍上”“颍上大米”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作品”湖南省第五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109件作品获奖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知识进校园”活动落地西安 “专利申请”全球专利申请量连续第五年上升 “帝国”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著作权引发纠纷 “中国专利”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评选工作启动 “分类号”如何快速有效进行专利检索?业内人士来支招 “成都”达迩科技在蓉设立封装测试生产基地 “版权”首个设计版权认证系统面世 “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初显成效 “用户”3Q双方斗法,且看360如何强拆 “被告人”上海浦东新区:起诉一起侵犯网络知识产权案件 “大唐”“后4G”时代企业如何布局专利? “陕西省”陕西省:知识产权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营口市”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获营口市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 “江南”林俊杰与恩师绝交林秋离欲收回《江南》等版权 “上海”上海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显成效 “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美国”美国外观设计专利专题讲座在京举办 “惠普”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开庭审理“第一案” “水竹”小小水竹凉席装点美好生活 “企业”地理标志报审给力“大川酒” “知识产权”烟台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注册商标”安徽严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去年至今年3月公诉55人 “知识产权”湖州南浔如何拿下浙江省“第一”?

“种业”思考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金骏眉商标归属仍未定品牌估价或达数亿》,如果您对金骏眉商标归属仍未定品牌估价或达数亿感兴趣,请往下看。

金骏眉,研发于2005年,是在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创新工艺研发的高端红茶。近年来,随着金骏眉的迅速走红,其短短数年时间内身价飙涨至万元,一时被称为“茶界神话”。与此同时,一场关于“金骏眉”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也在打响,金骏眉商标到底是一家企业还是茶企集体所有,成为争论焦点。这场争夺战打了5年,至今依然悬而未决。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派工作人员深入武夷山调研。坊间普遍流传,工商总局要求武夷山市政府在6月30日前给出明确答复。一时间,有关金骏眉商标归属的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持续5年惊动国家工商总局

金骏眉商标归属权仍悬而未决

“金骏眉是大家的!”电话里,温永胜不容置疑地强调。

温永胜是武夷山市永胜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是土生土长的桐木关人。据他称,2005年,他和梁骏德、江元勋等人一同参与了金骏眉的研发,并见证了其后来的突然“爆红”。而和大多数桐木关内的茶农、茶企的态度一样,温永胜始终坚持金骏眉商标并非正山茶业一家所有。这场已持续5年的商标归属权之争,截至昨日依然僵持不下。

要回溯金骏眉商标之争,时间得回到2007年。据有关媒体报道,自2007年开始,武夷山就有不少茶企申请注册金骏眉商标,但均遭驳回。

2007年2月26日,桐木茶叶公司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注册申请。同年3月9日,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也提出了申请。不过,在2009年6月,商标局先后驳回了这两家公司的申请,理由是:金骏眉是红茶品种名称,作为商标直接表示了本商品的品种名称和原料特点,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及其原料产生误认。

申请被驳回后,桐木茶企未提出复审。正山茶企则在2009年7月向商标局提出复审,并在2009年12月7日完成复审。2010年2月20日商标局发出注册公告,公告期是三个月。也就在此时,桐木关当地不少茶商坐不住了。

“一开始,是由骏德茶业创始人梁骏德发起,并联合当地十多家茶企,公开向商标局提出异议。”桐木关一家茶企负责人吴先生昨日告诉记者,“而正山茶业则在公司门口贴出一张巨大海报,宣称金骏眉商标已归该公司所有。后来因这举动太过张扬,在压力之下,就撤掉了。”

这场商标归属权之争开始愈演愈烈,最后惊动了国家工商总局。就在今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派遣人员深入武夷山实地调查,并要求武夷山市政府尽快给出答复。

“关于国家工商总局要求武夷山给出答复的时间,坊间一种说法是,6月30日之前。”见证金骏眉商标争夺战的福州众韬知识产权事务有限公司主任杨梅仙告诉记者,“事实上,国家工商总局并没有明确指出答复日期,‘6月30日’只是一种协定期限,并非强制要求。”

武夷山市工商局的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即使最终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那么武夷山市政府还是会在近期提交一个“明确意见”。

品牌估价或高达数亿元

谁都想占有不放手

轰轰烈烈的金骏眉商标争夺战背后,各方的利益之争逐渐浮出水面。

资料显示,金骏眉诞生于2005年。在其诞生之初,并未有人将其注册该商标。直到两年后,也就是2007年,金骏眉突然在市场上蹿红,价格从问世初期的500克3600元一路见涨,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更是火爆一时,身价已逾万元,被誉为“茶界神话”。

尽管没有人专门为金骏眉的品牌价值估过价,但在不少桐木关茶商看来,从当前的市场销售反应来看,金骏眉的品牌价值,“估计有数亿元”。

据厦门某大型茶企负责人透露,借助金骏眉的强大品牌号召力,仅2009年,正山茶业销售取得的纯利润,就可能突破亿元。而骏德茶业的红茶生意同样做得风生水起,不仅在全国各地展开代理、加盟,其取得的利润也是令众多茶企望尘莫及。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告诉本报记者,眼下,金骏眉已形成了较稳定的市场规模,如果金骏眉商标归属于个别企业,很可能会造成垄断,其他茶企就不能再使用这一商标。

对于众多茶企的顾虑,正山茶企相关人士代先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会把金骏眉当作集体商标来使用,比如授权给协会组织,成立金骏眉茶叶协会之类的,把金骏眉商标作为武夷山公共资源,让武夷山桐木村的茶企、茶农能够无偿使用。”

但骏德茶业在厦门的一位代理商告诉记者,这很可能是正山茶业的“缓兵之计”,试问:如果正山茶业真的将金骏眉商标抢到手,到时候他再以种种借口耍赖也是可以想象的?

截至昨天发稿时,温永胜和骏德茶业相关人士均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当地十多家茶企的共同想法是:要么使金骏眉商标归桐木红茶协会所有;要么由正山茶业牵头注册,但注册时,必须要将桐木关其余茶企一并写入,并共同管理。

若无法注册商标可能有两个结果

金骏眉商标归属纷争历时已久,至今未决,可见其棘手程度。不过,在笔者看来,如果“金骏眉”三个字最终无法成为商标,它可能有以下两个结果。

其一是注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谓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而证明商标则只有在特定区域内生产的产品才能使用。眼下,西湖龙井、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等,都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另一种结果是注册为通用名称。通用名称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或本行业中约定俗成的名称,包括全称、简称、缩写等。金骏眉产自桐木关,是采自桐木关产区的茶芽,并采用特定的正山小种工艺加工而成,也符合注册成为通用名称的条件。

不过,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看来,即便金骏眉注册成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通用名称,但对于其市场的规范未必会起到有效作用,“商标是一家企业持有,在开拓市场、规范市场等方面自然会更用心用力对待,而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通用名称后,使用的人多了,难免‘合力’困难,在市场规范方面很可能会力不从心。”

商标争夺形成三方阵营

两方对峙一方“看戏”

金骏眉的商标归属之争,让桐木关的茶商、茶农分成了三大阵营。其中,正山堂作为率先发布注册公告的企业,为正方。而由骏德茶业等联合组成的十几家当地茶企,被称为反方。此外还有一方则保持“中立”。

正方

金骏眉应属正山堂

天识营销策划(福建)总经理许孙鑫撰文表态,“金骏眉”商标应归正山茶业。在许孙鑫看来,“金骏眉”不是一种红茶品种。在正山茶业生产“金骏眉”之前,中国的任何有关植物的书籍和武夷山的历史记载中,都没有这种“金骏眉”茶叶品种的存在。

另外,有关金骏眉属“集体智慧”之说是概念错误。其一,尽管目前其他个别茶企也在制售所谓的“金骏眉”,但在已出版的《中国名茶———元正金骏眉》一书中明确地记录了正山茶业制作的“金骏眉”的工艺标准具有独创性;其二,所谓的《骏眉令》并不能充当“金骏眉”的商标注册建议书,也并非是对“金骏眉”产品的市场推广;其三,制作金骏眉的茶叶本身是在正山茶业公司生产的,这些师傅当时都是正山茶业的员工,应当是正山茶业公司员工的结晶。

反方

金骏眉是“集体智慧”

包括桐木关永胜茶业、骏德茶业等在内的茶企负责人表示,金骏眉应属“集体智慧”。首先,制作金骏眉的想法源于客户。2005年,来自于北京的两位客人张孟江和阎翼峰在桐木村要求用芽头来制作最高级别的正山小种红茶,该提议促使了金骏眉的诞生。而且该茶的名称也是由这两位北京客人命名,并撰写《骏眉令》对“骏眉”进行推广。

其次,制作金骏眉的原料源于正山小种。金骏眉红茶制作第一泡的原料用的是桐木村集体茶山的正山小种鲜芽;银骏眉采用的是正山小种一芽一叶。故其原料并不是某个企业或机构新培育的新品种。另外,金骏眉的口碑是桐木村众茶企共同努力推广的结果。

中立方

“两方相争我们获利”

“我们来自桐木关,但重点并非做金骏眉,而是做正山小种和大红袍等。因此,金骏眉的商标归谁对我们来说影响并不大。”在厦门开了几家茶叶品牌连锁店的赵女士告诉记者,“最近‘金骏眉热’开始衰退,与此同时红茶市场也开始有所回落,但借着当前的金骏眉商标之争,或许可以重新炒热红茶市场。”(叶子申)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桐木”金骏眉商标归属仍未定品牌估价或达数亿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