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银色月光的创意密码》,如果您对银色月光的创意密码感兴趣,请往下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伴随着优美的词曲,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如期而至。中秋佳节,团团圆月;美味月饼,不可或缺。
比的是创意,拼的是科技。这是今年月饼市场的生动写照。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很多企业纷纷加大对月饼的创新力度,提高月饼的科技含量。今年,月饼因创意出奇,因科技出彩,颇受消费者青睐。
创意为月饼增色
近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在走访北京地区多家大型超市、商场时发现,与往年月饼不同的是,今年月饼“大打创意牌”,这集中体现在月饼的馅料、包装、颜色、形状、名称等上面。
“这是水晶月饼,它的外观晶莹剔透,既好看,又好吃;这是抹茶月饼,吃起来不甜不腻,还有清新的茶香味……”超市的一位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随着健康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及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态,如今的企业在月饼的馅料上下足功夫,一个个争先恐后推出新产品。
据了解,为了保护自身创意,企业纷纷对自主研发的馅料制作工艺提交专利申请。如名称为“一种添加低聚糖的粗粮保健月饼及制作方法”的发明专利,其月饼在制作过程中,将枸杞、去核红枣、五仁果等加入馅料。该专利的发明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粗粮保健月饼一经推出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且,提交的专利申请也获得了授权。
今年很多月饼的外包装也很有创意,除了有传统的纸盒、铁盒以外,还有木匣、文具盒等。“全聚中秋”就是全聚德今年推出的一款新产品,它的木匣提篮很有创意,给人古代宫廷文化的感觉,很多消费者购买这款产品就是冲着它的外包装来的。
据悉,老字号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全聚德)今年推出7款新型月饼礼盒,其中,1864礼盒、七星伴月在2012年北京月饼文化节上分别获得“包装创新奖”和“包装优秀奖”。目前,全聚德已对这几款礼盒提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9月26日,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专利检索”栏目中,以“月饼”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3种专利申请共计3470件,其中发明专利198件,实用新型专利98件,外观设计专利3174件。发明专利多集中在月饼的馅料上,外观设计专利基本是在月饼的包装上,这些庞大的专利数量为保护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创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为月饼添彩
月饼也会播放照片?也能显示时间?近日,由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爱国者)推出的一款高科技电子月饼,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这款由我们自主研发的电子月饼,内含一块覆盖着‘中秋’字样的‘电子月饼’(数码相框)和四块名品月饼。使用时,消费者只需将SD卡或U盘轻轻插入‘电子月饼’,就可以边吃月饼,边欣赏由该‘电子月饼’播放的照片、图片。”爱国者销售部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爱国者推出的电子月饼一律采用中国红主题包装圆形礼盒,高贵典雅的同时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气氛。礼盒正面左上方是一轮圆月,代表团团圆圆;左下方是一朵金黄色荷花,寓意生活和美;右上方配以素有“国色天香”之称的牡丹,象征富贵吉祥。
据了解,爱国者已对电子月饼这款产品提交相应的专利申请。“之所以想着去提交专利申请,是因为专利在企业维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负责人表示,今后会继续加大对产品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用科技、专利引领企业未来。
“电子月饼最大的特色,就是巧妙地将科技与中秋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将团圆时刻运用图像全天候展现,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满的期许,不仅让中秋祝福持续保鲜,还为传统月饼注入创新的活力。”该负责人表示。(实习记者孟逸君)
相关阅读:
文化遗产,创新是最好的保护
红网
盼星星盼月亮,盼望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中秋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现在总算是把“梦”实现了,按常理说当是高兴,应当是喜极而泣,但我并没有丝毫的欣喜之情,相反却感到心情沉重,因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说是一种光荣,但同时也意味着延续了几千年传统的中秋佳节已经岌岌可危了,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重点保护了。
在我国,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重阳并列为民间传统的五大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一般百姓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而到后来,祭月慢慢转变成赏月,严肃的祭祀成了轻松的欢娱活动。这种中秋赏月的风俗,尤以唐代为盛,众多文人骚客留下了咏月的诗句。自宋起,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并在明代和清代愈演愈烈——每当中秋月亮初升时,亲人们欢聚一堂,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便围桌而坐,边吃边谈、看一弯明月慢慢丰盈起来……
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多元文化日益丰富,使得包括中秋在内的诸多民族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商业化将中秋演变成了“月饼节”,而其中最核心的“祝愿社会和谐进步和家庭团圆幸福”文化内涵则逐渐沦丧,趋于消失,在市场经济夹缝中生存的国人已经基本感受不到传统佳节带来的美好快感,中秋也似乎逐渐失去了自身的魅力与存在价值,月亮依然是那个月亮,但中秋显然已不再是“那个中秋”了。
中秋佳节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团圆、和谐与美满,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的沉淀,连接着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中国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精心呵护。势利的市场经济将中秋逼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边缘,而文化遗产重重保护下的“中秋”又将何去何从呢?(作者:黄海涛)
中秋:“非遗”表达民族文化内涵
中国知识产权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往今来,众多诗词歌赋留下无数关于中秋佳节的名篇佳句。中秋节及许多有代表性的月饼制作工艺已经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伴随着又一个中秋节的到来,无论是中秋节期间的“非遗”商品,还是中秋的“非遗”文化,这些携带着民族文化基因的“非遗”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月饼打起“非遗”招牌
月饼历来是中秋节的标志物之一,今年中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成了月饼市场的新招牌。近日,本报记者在对北京多家大商场、超市的走访中发现,与往年月饼市场不同的是,今年各大厂商的中秋月饼纷纷打起“非遗”牌。“这段时间,包装上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月饼销路更好。”商场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
记者在商场中看到,今年的京式、广式、苏式等几大流派的主流厂商都将“非遗”作为自己新的主打招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式各样的包装盒上夺人眼球。以苏式月饼见长,创办于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的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包装上标识了十分显著的“1773非遗月饼”字样,价格分为288元、388元、588元等不同种类,主要锁定高端消费人群。据介绍,苏式月饼手工制作技艺已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今年针对北京市场推出的“非遗”高档产品,都是由该非遗制作技艺第5代传承人制作配方,具有入口松酥易化等口感。而京式月饼的代表厂家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三禾”牌稻香村月饼,则突出的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在月饼中传承非遗,需要根据人们口味的变化不断用新产品适应市场。”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除了自来红、自来白、八珍等传统品种,还新推出了红柿果蓉、南瓜马蹄、无花果蓉、麻辣牛肉等新口味月饼,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有百年历史的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2008年6月就已出现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商场里由广东安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广式月饼包装盒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识吸引着许多消费者的目光。据销售人员介绍,除了使用传统的馅料外,安琪广式月饼还新推出了凤梨、榴莲新口味甚至鲍鱼、瑶柱等较名贵原料的月饼。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虽然有“非遗”标识的月饼要比其他同类产品价格高出15%以上,但选购“非遗”月饼的消费者还是络绎不绝。除了上述厂家,全聚德、宫颐府、仿膳、大三元等厂家都在打“非遗”牌。“不但品质和口味好,而且增加了月饼的文化品位。”许多在商场选购月饼的消费者对此表示。
“尽管对于中秋起源的传说存在争议,但月饼却是大江南北公认的中秋节的共同标志之一。”一位民俗学者认为,月饼本身就是中秋节“非遗”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借助“非遗”文化推销月饼,可谓相得益彰。
节日延续文化传承
“仅仅吃月饼不能代表中秋节的全部,还应该重视中秋节文化的传承。”南京大学教授、民俗学家陈竞向记者表示,中秋节自古以来包含着许多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容,继承和发扬中秋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5月,中秋节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一起,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的历史由来已久,据介绍,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关于“中秋”的记载。而且嫦娥奔月等有关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也是脍炙人口、流传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节日习俗的演化,中秋节严肃的帝王祭祀演变成了民间轻松的欢娱。围绕中秋赏月主题,诗词歌赋、舞蹈曲艺、民间戏剧等也丰富多采,至今我国各地尚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之类的古迹。
“传承中秋文化,更要注重发掘其中的深刻内涵。”中国民俗语言学会会长曲彦斌表示。在古代,团圆、祭天、祈求丰收、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是中秋的主题,时至今日,人们在走亲访友、欢聚畅谈中,更多地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良好的民族精神来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中秋的主题。
“中秋节是一个回忆与团圆的日子,也是表达对来年美好愿景的日子。”著名作家苏叔阳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文化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基因。
中秋月圆之际,也成为民族文化的“嘉年华”。除了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中秋晚会,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各大文化场所还为节日的人们献上了一台台民族风格浓郁的演出。《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曲目,无不表达着自古至今人们对民族精神的寄托。曲目中有一首影片《啊!摇篮》的插曲,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里,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在窑洞里学做月饼的情形。稚嫩的童声使今天的人们感慨万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都无法阻挡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感情的寄托,正如孩子们所唱的: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记者赵建国)
(编辑:秦韵)
好了,关于“月饼”银色月光的创意密码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