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有色冶炼技术走向印尼 “案件”中部六省专利保护对策建议 “长沙”中部崛起的城市力量——长沙自主创新探索报告之成效篇 “知识产权”“互联网+”知识产权专题研讨班开班 “武夷山”中国创新能力位列世界第二梯队 “知识产权”创业板知识产权信披机制亟需完善 “贷款”合肥专利权质押贷款助力中小科企做大做强 “动漫”政策引擎推动国产动漫产业提速 “知识产权”【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精彩纷呈 “综艺节目”电视综艺节目背后的创意缺乏 “加多”未按协议注入商标中粮包装告加多宝旗下公司违约申请仲裁 “普洱茶”云南“老班章”寻求地标保护 “企业”中国“纳斯达克”开板核心知识产权赋能 “专利”专利“围剿”国内LED企业如何突围? “牌照”4GFDD蓄势待发? “海棠”“海棠湾”多类商标被抢注海南紧急维权初胜 “科技”企业开凿科技成果转化“运河体系” “朗科”有知识产权腰杆才硬 “高铁”专利助力高铁缓解春运压力 “互联网”内容监管收紧,电视“触网”又亮红灯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美开通优先权文件电子交换服务 “民营企业”吴正德:大力保护民企知识产权 “用户”PCT中国用户希望降成本、简程序 “组合”S.H.E组合恐将因商标权争议而不复存在? “民法典”冯晓青:以民法典颁布为契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文化”上半年重庆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研发须紧扣电池能源系统课题 “外观设计”香奈儿的知名商标差点被人以欧盟外观设计的形式搭了便车!怎么回事? “之源”创新乘风起,掣鲸弄潮头 “缺陷”[专利法热点专家谈]专利复审程序中依职权审查的理解与典型适用 “北京市”第十届首都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召开 “电子”复审和无效电子请求率稳步提升 “互联网”网络意见领袖沦为商业工具不正当竞争待监管 “天水”格尔木加大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力度 “文件”浅谈中国专利受理及初步审查系统 “东盟”广西向东盟国家输出版权达200多种 “品牌”联想再次换标意欲何为? “关中”西部大开发: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专利 “知识产权”深圳市知识产权工作再创佳绩 “科技成果”内蒙古75件专利技术成果网上“招亲” “品牌”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自主品牌进步最大 “技术创新”黄奇帆: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应遵循“三不”原则 “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迎开放元年从金屋藏娇到用户共享 “汽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坚持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是永恒主题 “知识产权”云南:推动试点建设的创新省份 “塞尔维亚”共建一带一路,让高铁跑出新天地 “周杰伦”周杰伦方面否认出售婚纱版权:将采取法律行动 “电视”中国3D电视市场认知度逾八成将成未来消费主流 “建水”云南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采访记(上) “中国”李克强: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者要重罚直至倾家荡产

“印尼”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有色冶炼技术走向印尼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咋衡量?》,如果您对“科技成果转化率”咋衡量?感兴趣,请往下看。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到底多少?如何计算?一直没有统一的计算口径。专家坦言,对“转化率”的强调,恰恰说明我们的科研并非面向市场。

“科技成果转化率”,很多人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在新闻报道中,关于这个转化率我们常常看到不同的报道。有的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有的则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约2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差距甚远”。

《中国科学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结果发现,关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多少、如何计算等问题,不少专家都表示:“没有统一的计算口径。”

来自计划经济时代的概念

“强调科技成果转化是好的。但‘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概念,本身就不科学,将从科研到创新的复杂问题过于简单化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成果本身的界定很难说清楚。”柳卸林说,“什么叫成果?是不是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一个项目完成了就是一个成果?有的一个项目产生了5个专利,是不是就是5个成果?”

柳卸林认为,科学研究有很多种价值体现方式,其中一种形式是发表论文,但论文是公共知识,一般不需要考虑商业化。所以要考虑成果转化,就是考虑论文以外的成果,例如以专利形式出现的成果。

“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在科研成果形式多样,根本没法统计。此外,可能转化了某1个成果,比转化其他5个成果产生的效益更高。”柳卸林说。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率究竟应该谁来统计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权威的统计部门应该是知识产权局,由知识产权局统计专利交易数据,并估算转化率,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都应该以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为准。

“从知识产权局来看,成果转化率就是知识产权交易率。”刘澄说,知识产权局在统计科技成果转化率时,一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但同时他也表示,目前知识产权局自身也面临着统计困境。“一方面,知识产权局自身对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科研力量不够;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局的研究人员到企业调研知识产权转化多少,能够出多少效益、产值,企业有可能都不搭理。”

“中国特色”的“强调”

既然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那么为什么国内还在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率”?

对此,柳卸林表示,之所以国内仍在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率”,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一是很多项目在立项时没有考虑项目的商业化前景,或者一开始觉得有商业化价值,但在项目实施之后发现没有商业化价值;二是一些项目尽管有商业化前景,但大学、研究所没有动力去推行,致使转化率低。

在刘澄看来,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强调带有一定的“中国特色”。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刘澄说,因为他们的科技成果本身就是面向市场的,科研成果研发出来就直接面向生产线,否则对于作为科研投资主体的企业来说,资金就“打水漂”了。

他认为,我国对“转化率”的强调,恰恰说明我们的科研不是面向市场的。“我们的科研依靠国拨经费,所以会特别强调要转化。”

让“强调”更有意义

“强调科技成果转化是好的,但绝不能回到以成果转化率论英雄的时代,不能把从科学到创新的复杂问题简化为一个‘转化率’指标,而是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指标体系。”柳卸林说。

柳卸林评价说,可三五年为考核期,评估某研究所的成果有哪些转化了,让多少企业从中获益,衍生出多少企业,产生多少经济效益。

柳卸林表示,除此之外,目前需要反思三方面问题:即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科技成果在立项时没考虑商业化价值?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没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出现?谁有动力去推进有商业价值的成果转化?

面对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最迫切的不是增大科技投入,也不是就科技创新谈科技创新,而是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关键是怎么改。”对于张晓强的观点,刘澄表示赞同,“在中国,强调什么、考核什么,大家就一窝蜂去做什么。就专利而言,现在还有专门卖专利的市场,今年中国专利总数达到世界第一,但我们真正有价值的很少。”

因此,刘澄认为,首先应当改革考核机制,提升科学家的诚信意识,考核不要老盯着成果,盯着专利,真正要盯的是成果对现实的效用。其次,应当强化市场约束,使科研面向市场,与市场无缝衔接。(见习记者倪思洁)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咋衡量?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