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织”一面国旗与“嫦娥五号”同探月》,如果您对“织”一面国旗与“嫦娥五号”同探月感兴趣,请往下看。
近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表面成功展开,一抹鲜艳的“中国红”飘荡在浩瀚的太空。
与以往在探测器表面喷涂的国旗不同,“嫦娥五号”携带的国旗,是一面“织物版”旗帜。
据了解,该面国旗是以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和新材)的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为基础,结合武汉纺织大学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技术”等制作而成。
泰和新材植根于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创新沃土,在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等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据统计,截至目前,泰和新材共有113件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63件,实用新型50件,凭借专利“原液着色间位芳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高强高模间位芳纶超短纤维的生产方法”分别于2010年、2019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用技术创新打破垄断
“此次‘嫦娥五号’所携带的国旗的材质可不是普通的芳纶。为确保中国航天史上第一面织物国旗能够在月球上成功展示,科研团队用于选材的时间就超过1年。”泰和新材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忠伟介绍,宇宙中有很强的电磁辐射,且月球表面存在正负150℃的温差,普通材质的国旗如果暴露在月球上,会很快褪色、串色,旗面甚至还会碎裂、分解。
王忠伟介绍,通过热匹配性、耐高低温、防静电、防月球尘埃等项试验,科研团队最终决定研制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期间,泰和新材选择最好的芳纶生产线,抽调技术骨干,配合武汉纺织大学主导的国旗面料研制。历经无数次试验,科研团队最终成功研发出能抵御月表恶劣环境,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的“中国造”国旗面料。
一片小芳纶,内有大乾坤。谁能想到如今在泰和新材随处可见的芳纶,过去却一度是国内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芳纶纤维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发而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曾长期对我国实施进口限制。”王忠伟介绍。
为解决我国对芳纶的需求,泰和新材的技术人员对芳纶的核心制作工艺展开攻关。经过不断探索,经历无数次失败,最终制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高阻燃、高模量、高伸长优势的芳纶产品。“自2004年我们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芳纶以来,目前已经成功将其应用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安全防护等多个领域。”王忠伟表示。
以专利布局谋求发展
“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主创新,更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王忠伟介绍,公司取得如今的成绩,与该公司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密不可分。“早在2014年,泰和新材就通过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多项知识产权制度,为公司发展提供了知识产权‘护盾’。”
研发人员在知识产权奖励制度的激励下,积极研发新技术;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在专利导航项目的帮助下,规避风险、谋篇布局……在泰和新材,处处闪动着知识产权的影子。
“当然,泰和新材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也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王忠伟坦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功不可没,该局制定了知识产权扶持政策,为泰和新材提供“送上门”的知识产权服务,定期召开知识产权维权会议,为企业知识产权侵权提供维权帮助,还定期为工作人员开展专利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培训,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自身努力加政策帮扶,共同成就泰和新材织出‘硬核’国旗,与‘嫦娥五号’同探月。在泰和新材未来发展过程中,将继续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促进公司芳纶产品的技术创新,以打造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芳纶产业链,推动公司在新时代能有更新的发展。”王忠伟表示。(本报实习记者赵俊翔通讯员柴瑞洪)
(编辑:侯岭)
好了,关于“泰和”“织”一面国旗与“嫦娥五号”同探月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