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技自立自强成为经济发展战略支撑的当下,金融如何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透过知识产权“看懂”科创企业并提供服务,正在成为金融机构业务的一个突破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
近期,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1年知识产权运营数据显示,全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114.64亿元,累计600余家中小微企业获益。去年9月发布的《深圳市2020年知识产权白皮书》披露,深圳市2020年专利质押金额达96.71亿元,同比增长两倍,充分表明知识产权对科技金融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上海一家科技型企业也因知识产权而获得了融资新能力。上海某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移动互联网融合通信服务商,与全国26个省、市的百余家运营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沟通渠道,为全行业企业提供“短信+流量”的销售服务及技术支持。2013年,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并完成多次定增。但随着5G技术迅速迭代、互联网通信工具迅猛发展,该公司近3年主营收入与盈利均有明显下降,于2019年5月退市,多家授信银行也逐步退出合作。
然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却对该公司作出了“良好”评价。原因在于,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积累,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目前拥有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63项;近年来,该公司研发投入占经营成本的比重达30%。同时,该行查询了“智慧芽”专利数据库信息,该企业得分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海区域内的产业排名位于前5%位次。从即期财务数据来看,该公司近两年主营收入也实现恢复性增长,盈利情况向好。最终,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判断该公司的科创属性良好,本轮合计给予该公司集团授信1300万元,合计扩盘1000万元。
这是银行突破以财务分析为主的传统评审框架,运用知识产权等非财务信息以及发展的眼光和科学的评估手段,对企业进行技术画像的一次成功尝试。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的这种评估手段被称为“技术流”评价体系。该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案例也入选《2021年上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十大典型案例》。截至2月21日,该行已审批“技术流”客户28户,审批金额近50亿元。
“技术流”评价体系的背后,是科技创新情报SaaS服务商智慧芽提供的一套科创金融解决方案。通过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大数据分析,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优质科技企业,贷款前选出优质科技企业,贷中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考察和审核,贷后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防控。
“近年来,国内银行积极试水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并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和服务。”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曾圣钧介绍,一是采取多种质押物组合的方式提供融资。由于银行不了解所质押的知识产权是否属于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是否是企业大量投入的结果,在贷款时不局限于单一品种的知识产权质押,而是以专利、版权、商标等多种押品组合质押的方式,提升贷款企业的违约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二是选择银、政、担多方合作融资模式。银行提供融资,地区政府提供补贴,第三方担保公司(或保险机构或风险补偿基金)为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企业以知识产权为质押为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这种融资模式可以降低集中度风险,提高授信获得成功率和效率。三是设计投贷联动解决方案。面向技术前景好、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辅助来提高违约成本,通过股权投资协议的签署来约束企业的道德风险,与企业共担创业风险,并分享未来上市收益。
科技创新是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持续完善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践行使命担当的历史选择,也是加快经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正在将“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不仅为科创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也为商业银行的科创金融市场开拓了新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