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山东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济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简要介绍济宁市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情况及“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编制情况。
济宁市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链条保护为重点,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能、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今年,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243件,同比增长101.1%;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4198件、同比增长33.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较2020年底增长了37.6%;商标有效注册量为82451件,同比增长31.9%;开展专利质押融资项目197项、登记金额1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2.5%和46.9%。
《济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11月22日印发实施,《规划》坚持贯彻上级精神、体现济宁特色、注重问题导向,内容包括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在发展目标上,《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济宁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为济宁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5000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著作权登记量达到4.5万件,有效注册商标数量达到9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不低于10亿元。培育贯标企业180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0家。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1个、快速维权中心1-2个,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在重点任务上,《规划》围绕知识产权“创、运、保、管、服”五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任务,重点部署实施以下六大重点工程。
一是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针对济宁市“231”产业集群,大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创造和储备,促进专利权质押件数和融资额合理增长,积极争创中国专利奖,努力提升济宁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二是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促进工程。深入挖掘济宁市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推动地理标志认证。以鱼台、金乡、汶上等县(市、区)为重点,积极开展国家、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济宁市特色地标品牌,提升地理标志价值内涵。
三是专利转移转化实施工程。支持驻济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市场需求,制定专利转化实施方案。探索开放许可模式,建立专利交易许可相关信息披露和传播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大力提升专利转移转化数量、成交金额、质押融资金额及年均增幅等指标。
四是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工程。推动中国济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梁山专用汽车行业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布局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保护)工作站80家,形成覆盖全市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网络体系。
五是商业秘密保护提升工程。出台《商业秘密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工作规范》《济宁市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建设标准》和《济宁市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建设标准》等系列政策文件,2022年完成50个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10个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和10个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的建设,五年内实现全市范围内商业秘密保护站点建设全覆盖。
六是专利导航实施工程。分批分期开展“231”产业集群专利导航,支持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等实施企业微导航,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密集型区域、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路径,提高招商引资、技术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记者李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