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6日电 12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据发布会消息,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执法机关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2220件,案值1970万元,罚没款1721万元,捣毁窝点2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3件、涉案人员6人;公安机关破获案件9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11人,涉案金额5617万元;检察机关批捕案件55件、涉案人员111人,起诉案件43件、涉案人员126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3件;审判机关受理案件55件,审结案件46件,判决93人;海关扣留侵权假冒货物14批次、59888件,涉案货值34万元。
助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自治区“双打”办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通知》,继续组织成员单位依法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涉及侵权假冒的违法行为,切实抓好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和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相关工作,从严从重查处违法案件。
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化。市场监管部门围绕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痛点堵点问题,持续深入推进“衣食住行”领域市场整治,开展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农业部门围绕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统筹推进全区疫情防控与春季农牧业生产,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昆仑2021”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版权、文旅部门开展“剑网2021”“秋风2021”专项行动,加大出版物市场和印刷行业监管,查堵各类非法出版物;海关开展“龙腾行动2021”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项行动,扣留了一批侵权假冒货物;药监部门充分利用监督抽检、投诉举报、监督检查发现的案源线索,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侵权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知识产权部门推动建立了自治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首批38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工作站)挂牌成立;邮政部门组织开展利用寄递渠道违法销售口罩等防护用品。通过各成单位上下联动、内外联合、部门联打,持续保持打击侵权假冒的高压态势,切实维护了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稳中向好的可喜局面。
推进执法协作。一是加强部门执法联动。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公安厅、检察院、法院、药监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暂行)办法》;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公安厅印发《关于在打击侵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的暂行规定》,严厉打击侵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开展跨区域执法协作。自治区“双打”办联合印发《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打击侵权假冒区域协作共同指引》;自治区公安厅与北京市公安局签订《京蒙食药环侦业务领域合作协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签订《东北三省一区市场监管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备忘录》;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签订《华北五省市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协议书》等,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开展打击侵权假冒销毁工作。今年知识产权日期间,自治区“双打”办积极参与“4.23”全国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16省联动集中统一销毁活动,将包头市设为全国分会场,同步启动统一销毁行动,完成销毁任务。同时,各盟市也先后开展了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统一销毁行动,全区共销毁商品305吨,货值662万元。
全区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行为明显减少,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公众维权意识显著提高,知识产权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区专利授权总量达10.1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4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64万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26.75万件,其中:驰名商标84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47件,地理标志商标17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9件。(刘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