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打造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陕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努力实现从偏居内陆到开放前沿的跨越。
如今,以“创新引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创新,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守护创新的生命线,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关键一环。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陕西法院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全力构建“三力三高三全”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打造“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为陕西建设创新强省、驱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力”牵引强质效
法槌声声筑正义
“砰!”8月25日,随着一记庄严的法槌声,一起涉国际著名品牌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宣判定音。
涉案的虽只是一瓶香水,但严谨公正的判决彰显的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陕西范儿”。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陕西新收知识产权案件数量连年高位攀升——2020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308件,同比增长24.69%。案件数量增长的背后,是陕西创新经济的蒸蒸日上,也是对更高水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急迫需求。
“抓住需求,就是抓住契机。”省高院副院长巩富文说,“面对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持续走高的严峻形势和‘一带一路’建设对更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的迫切需求,各级法院聚焦审判职能,在巩固已有成效基础上,提出强化司法审判第一能力、激发追赶超越第一动力、提升服务保障第一效力,尝试在‘三力’牵引下,实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质效再提升。”
从深耕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试验田”、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到健全审判运行机制、优化审判资源配置;从努力打造“三个一流”、锻造全面过硬审判队伍,到建成陕西法院数据中心、上线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及深度应用等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全省法院始终坚持司法审判能力的“压舱石”地位,精益求精。
纵向进步是追赶,横向进位是超越。以“双进”专项工作为抓手,全省法院紧盯审判执行质效短板,时时对表、事事对标,知识产权审判执行工作动力十足,跑出“加速度”——2020年,知识产权案件结案数同比增长24.41%,二审审理时间同比缩短8天。与此同时,“3116”工程压茬推进,在严格保护、高效保护、优质保护、创新保护、协同保护五项举措推动下,服务保障第一效力稳健提升。
随着审判质效的跃升,陕西知识产权审判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经陕西法院审理的“西农979”小麦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希森3号”植物新品种案、“华清池”系列商标侵权案分别入选2019年、2020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还有一大批案例斩获国家级奖项。
一处处喜人的变化,展现出陕西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奋进姿态。
“三高”应对新变局
勇立潮头护创新
用改革的思路保障改革,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
知识产权案件不同于其他民事案件,很多案子与当下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或者经济业态挂钩,案件整体呈现类型新颖、形态复杂、覆盖领域广等特征。而新类型、新领域、新业态案件的不断涌现,为审判工作带来挑战。
“每一次审判都是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每一份判决书牵动的是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省高院法官常宝堂从事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十多年,是陕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变迁的见证者。他说,作为知识产权法庭的法官,要时时充电,确保自己的审判水平与创新发展高度契合;还要敢为人先,有革故鼎新的勇气和担当。
正如常宝堂所言,“创新”不只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更是陕西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特质。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陕西法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服务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提出高水平审判、高效能解纷、高质量驱动的“三高”理念,最大限度保护创新、激励创新、引领创新。
去年12月,经陕西高院审理的“华清池”系列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首次将联合商标制度引入司法裁判,并依法对侵权者作出获利5倍的顶格惩罚性赔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案的宣判,彰显了司法智慧,也通过让侵权者付出“真金白银”,表明陕西法院严惩知识产权侵权的坚定立场。
赔当其失,罚当其所,“华清池”案并非孤例。
陕西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征途中利刃出鞘,审理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获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典型案件——
严厉打击“大圣归来”商标恶意抢注行为,让“丹尼尔”公司等市场主体对“傍名牌”行为付出代价,运用“三合一”机制审结党治红假冒“茅台”注册商标罪案,公正高效审结“西飞”“百度”“香奈儿”“施耐德”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知识产权案,创新裁判“希森3号”马铃薯植物新品种案、“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案,依法保护“斗罗大陆”“唐猫”“捉妖记”等知名IP著作权……
从网红品牌到创新科技,从维护个人 权益到牵系经济命脉,一件件具有标杆性、关键性、引领性的司法案例,用法治力量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也立起最严保护的法律屏障,给创新者吃上司法保护的“定心丸”。
“三全”构建大格局
司法为民聚合力
“法院委托‘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进行调解,经过‘在线调解司法确认’,不到24小时,案子就取得了圆满结果。司法速度体现了为民的温度!”拿到调解书后,英国安格洛公司与贝曾百货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案的代理人陈晓东对陕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称赞不已。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
如今,陕西法院正成为国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打消诉讼“主客场”的顾虑,选择在这里解决纠纷。
这种转变背后,是陕西聚焦全要素盘活、全链条贯通、全方位保障,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实现高效解纷的有益探索。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多个部门、多方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让保护效果最大化。”省高院民三庭庭长王建敏表示。
大格局实现大保护。陕西法院打破壁垒,统筹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积极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企业“加油续航”;会同省知识产权局、省自贸办、西安仲裁委及省市公安部门等单位,建立座谈、联动、协调、创新、合作、通报六项协同创新机制联动发力,形成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四位一体”的大保护格局。此外,建立“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诉讼”多元解纷模式,以合力促高效,让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更全面。
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科教及创新平台优势,省高院先后与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知识产权案例研究中心”“外国法查明与涉外司法案例研究基地”,院校联合、双向促进,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效能。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经济创新活力,法院将靶点前移、主动作为,常态化走访“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在产业一线精准对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
以护航创新为己任,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之新篇,这是一条不断进取之路。
迈入新时代,向着服务保障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更高目标,陕西法院正在护航创新的新征途上乘风破浪,努力让知识产权的光芒照耀每一寸创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