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构筑成形技术是我所原创关键技术,通过‘以小制大’解决大锻件的均质性问题。应用这项技术,已与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完成了四代核电大口径不锈钢压力管、百万千瓦级水轮机转轮主轴等关键锻件的研制与应用。‘金属构筑成形方法’是金属构筑成形技术的核心专利之一,此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更加有利于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奖专利发明人这样说。
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中,沈阳共有10项专利获奖,连续两年获奖数量达到两位数,且再次荣获中国专利奖最高奖项。起航新发展阶段,沈阳加快知识产权培育与转化应用效果凸显,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政策引导提升创新主体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沈阳强化政策引导,打造知识产权强市。沈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沈阳市专利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聚焦沈阳市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创新主体核心竞争力。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软集团入选了首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2018年,沈阳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019年,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行;2020年,获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上取得阶段性成绩。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2133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3.52件。全市注册商标累计达196464件,拥有驰名商标7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
培育转化“真金白银”赋能企业发展
沈阳创新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模式,令可以“变现”的知识产权真正赋能企业发展。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调查,发布《沈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扶持企业名录(2021版)》,扶持企业数达3125家,同比增加了49%。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风险补偿机制,简化质押融资流程,辽宁航宇星物联仪表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小企业通过风险补偿基金成功融资。近年来,全市共有44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贷款52.4亿元。
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以降低侵权损失为核心的专利保险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创新主体的损失。全市共有182件专利投保专利执行保险,8件专利投保专利侵权责任险。强化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3家。不断增容“蓄水池”,以建设专业的知识产权联盟为抓手,提升创新主体加大知识产权转化利用力度。目前,沈阳创新设计知识产权联盟已完成备案并投入运行。
服务提速全面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沈阳是《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东北地区唯一标杆城市,其中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上成为全国标杆,排名比2019年提升了超过26个百分点。
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管理处处长鲍振宇介绍,沈阳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载体建设。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沈阳代办处、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沈阳受理窗口、自贸区受理窗口等四家国字号知识产权服务网点陆续落户。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电子专利预审系统启动后,发明专利平均授权时间由22个月缩短至62.5天,实用新型专利为9.4天,外观设计专利则缩短至7.3天。
沈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水涨船高”。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完成企事业单位备案433家,接收专利申请1045件,荣获“沈阳市优质文明诚信服务窗口”称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沈阳受理窗口连续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表彰,已累计办理各类商标申请22448件,在京外商标受理窗口中名列前茅。
另外,市场监管局开展了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行动,加强商标代理机构信用监管,制定《沈阳市商标代理机构信用档案》,引育沈阳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2021年上半年已组织线上线下培训39场,培训知识产权技能人才20余万人次。知识产权服务业品牌创建日趋深入人心,东北科技大市场、东软集团和观策律师事务所成功入选辽宁省第三批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