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市场监管局通报了20批次不合格食品名单,有我们爱吃的基围虾、多宝鱼、牛蛙,还提到了饭碗等。
一起来看看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期公布331批次食品抽样检测信息,涉及的品种有食用农产品、糕点、炒货、肉制品、调味品、饮料、餐饮具、酒类、粮食加工品、乳制品、茶叶制品、豆制品等,其中合格311批次,不合格20批次,检测机构为南昌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不合格批次
不合格项目小知识
一、恩诺沙星
恩诺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GB 316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了鱼(皮+肉)、其他动物肌肉和脂肪中的恩诺沙星最大残留限量是100μg/kg,处于产蛋期的家禽禁用恩诺沙星。长期食用恩诺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二、呋喃唑酮代谢物
呋喃唑酮是属于硝基呋喃类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业。硝基呋喃类原型药在生物体内代谢迅速,和蛋白质结合而相当稳定,故常利用对其代谢物的检测来反应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残留状况。《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农业部公告第235号)中规定,呋喃唑酮为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等残疾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对人体有致癌、致畸胎副作用。
三、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曾被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发布在食品动物中停止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兽药的决定》(农业部公告第2292号)中规定,在食品动物中停止使用氧氟沙星(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氧氟沙星残留在人体中蓄积,可能引起人体的耐药性,长期摄入氧氟沙星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引起轻度胃肠道刺激或不适,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症状,大剂量还可能引起肝损害。
四、甜蜜素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作为非营养型甜味剂,可广泛用于面包、糕点、饮料、配制酒及蜜饯等各种食品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规定了食品中甜蜜素最大使用量。消费者如果长期过度食用甜蜜素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五、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对食品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均产生二氧化硫残留。摄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在人体内经酶转化后由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如果长期过量摄入二氧化硫,可能会对健康不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规定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限量。湿米粉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在加工过程中,超范围使用亚硫酸盐等漂白剂,以达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从而导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不符合要求。
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毒性较低,按标准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使用是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中规定了食品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的最大使用量。造成脱氢乙酸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超范围使用该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该添加剂含量较高;也可能是在添加过程中未计量或计量不准确。
七、霉菌和酵母
霉菌和酵母是常见的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受霉菌和酵母污染后会使产品腐败变质,破坏产品的色、香、味,降低其食用价值。《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GB 31637)规定霉菌和酵母不得超过1000CFU/g。霉菌和酵母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污染,或者是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被污染。
八、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中规定消毒餐(饮)具不得检出大肠菌群。造成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是餐饮单位清洗消毒不彻底。
九、铝的残留量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松剂和稳定剂,使用后产生铝残留。铝不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不参与正常生理代谢,具有蓄积性,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份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规定了食品中铝的最大残留限量。造成铝的残留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商家违规过量使用所致,反映出企业守法经营意识薄弱。
十、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因其使用方便、易溶解、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在消毒企业中广泛使用。但是,如果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控制不当,会造成洗涤剂在餐具上的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非食用的合成化学物质,应控制人体的摄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14934)规定,采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应不得检出。餐(饮)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原因可能是:餐(饮)具消毒单位使用的洗涤剂不合格或使用量过大,未经足够量清水冲洗,餐具漂洗池内清洗用水重复使用,餐具数量多,造成交叉污染,进而残存在餐(饮)具中。
欢迎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关注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公布。如在市场上发现不合格食品,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