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和9月,一家NPE公司对华为和中兴发起了28起诉讼,内容主要涉及数字信息传输以及无线通信、网络等专利技术,它对我们创新主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专交会)上,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谢小勇说。
无疑,知识产权已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据《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5.3万件、实用新型158.2万件、外观设计55.7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3件,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位列14名,成为唯一进入前3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与国内日益改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相比,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复杂。“从现在趋势来看,国外正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幌子来阻碍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谢小勇说。
他提到的NPE即非专利实施主体,拥有专利权的主体本身并不实施专利技术。NPE可分为科研型NPE、投机型NPE、防御型NPE三种,其中,投机型NPE是购买专利的个人或团体,通过用购买所得的专利应对市场上运转成功的产品,榨取远高于专利实际附加于产品上的价值的利润,也被称为“专利流氓”,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因素。它们通常不从事实体产品研发、制造或生产,而依靠专利侵权诉讼和授权等方式盈利。合理运营知识产权本无可厚非,但“专利流氓”往往采用激进的、轻率的知识产权诉讼策略,骚扰、威 胁创新实体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德忠认为,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不能忽略。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反垄断法》《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打击“版权流氓”“专利流氓”“商标流氓”等投机型NPE。然而,在海外,中国企业面临的NPE诉讼却成为维护合法权益的一道门槛。
梳理媒体报道不难发现,从互联网公司到科技企业,都曾长期受到海外专利诉讼的困扰,而其中最令人困扰的就是“专利流氓”。美国RPX公司2016年发布的一份关于美国“专利流氓”诉讼情况的报告中,列出了15家被它们起诉次数最多的公司,其中联想和华为均榜上有名。
谢小勇认为,意识薄弱、海外信息缺失、海外布局少、风险防控差是影响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因素。自2018年始,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服务。
为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谢小勇建议中国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敢于在海外进行维权;改变成本观念,加入风险成本;加大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的培训力度;加大沟通力度,加强信息通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