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红主播廖某因涉嫌知假售假,在直播时被上海警方带走。廖某交代,其场均销售超过十万元,年收入上千万元(来自央视网)。
火爆的直播带货行业中,浑水摸鱼者、弄虚造假者愈来愈多。如何设好主播审核标准,守住行业规则,不让无良主播毁了直播带货,是当下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长远获利不能指望“高颜值低学历”主播,行业选择主播的标准应当合理化。知假售假、虚假宣传等主播翻车事件频现,这背后与当下行业中主播职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大关系。目前市场中,进入直播带货的门槛过低,导致主播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主播素质堪忧,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其实这样的“行业低门槛”形成已久。
直播带货兴起后,新媒体机构、网红一拥而上,人人都想成为年入千万的主播。在很多新媒体机构看来:激烈市场竞争中,培养出更红主播,吸引更多顾客,不失为快速营利的捷径。于是,对主播的培训更多是围绕如何拉动销量和“吸粉”,选择主播标准一般是颜值高、易于控制。不管是隶属新媒体机构还是独立的主播,几乎都是不经审核,直接进入市场。那么,如此没有保障的主播门槛真的能为商家带来长远利益吗?廖某直播售假被捕事件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主播实质上是在用自身信誉为商品质量来背书。如果商品质量欠佳,甚至出现假货,那么主播信誉必然受到损害。作为主播,不考虑商品质量、知假售假,无异于是在砸自家招牌。然而,廖某却表示自己并不关心所卖商品的真假。正是如此想法断送了她的带货之路。
这次网红直播带货售假案,警方抓获正在直播带货的廖某等犯罪嫌疑人50余名。“廖某”们不断出现,也让消费者开始质疑主播是否值得信任,是否还要选择直播购物的方式。消费者的种种质疑势必引起直播销量的下降。当他们陷入难辨真假的购物迷茫,不再信任主播时,试问直播销售还能长远发展吗?如果主播翻车再次上演,直播商家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信誉?
可见直播销售的长效发展还需一批有良心守规则,职业素养与道德兼备的主播。网红主播变售假推手,寒了多少消费者的心。我们不知道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还能经受多少次无良主播的破坏,当下能做的就是整个直播销售行业规划好选择主播标准,明确主播资质,提高整体素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主播的审核制度。尤其对于那些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主播和商家,应当给予全平台通报批评和封禁处理。
当然,改变“万物可直播,人人能带货”现象,法律也应重拳出力。谁都能当主播,除了行业问题,法律法规忽略了给主播设好“门槛”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多个地区的监管部门已实行网络主播实名制。不过“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交易模式,其相关审核主播的配套法律法规还未到位。
我们应当有适用主播的法律,具体明确规定:主播销售产品出现问题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受到什么惩罚,“主播黑名单”制度如何实行等关于主播资质的内容。设好门槛之余,还保证其成为“铁门槛”,让主播资质水平处于长期监管之下。希望未来有可能出台相关法律,通过平台或行业协会建立主播资格培训、认证与定期考核机制。
我们期待行业与法律的共同完善,为适当提高主播准入门槛、加强对主播的长期监督提供有力保障。(郑州大学 王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