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山市农业志》记载,1915年,旅居国外的中山华侨带回了优良种鸽“王鸽”和“贺姆鸽”等,与中山本土优良种鸽配对杂交,逐步育出新品种——“石岐鸽”,至今已逾百年。今年9月底,“石岐鸽”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如果顺利通过公示期,就会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在中山市“石岐鸽”养殖有限公司的“石岐鸽”养殖基地,一对对的石岐鸽正在养殖房里养育“乳鸽”,这里也是“国家后备种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公司总经理李正晟告诉记者,当年“石岐乳鸽”这道菜扬名时,采用的食材正是石岐鸽种的乳鸽,但如今名菜享誉而石岐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却有种“养在深闺”的遗憾。通过专家评审后,他们希望联合农业部门、食品、餐饮界,推动“石岐鸽”这一区域特色品牌发展。
百年“石岐鸽”开启“自动化”生产
沿五桂山南麓的盘山公路前行来到三乡镇竹溪村,中山市“石岐鸽”养殖有限公司“石岐鸽”养殖基地就位于此。穿上白大褂、水鞋,洗手走过消毒池后,记者来到“石岐鸽”孵化房,上万枚鸽子蛋躺在自动孵化箱中,每枚鸽子蛋上还写着对应种鸽的编号,每隔2个小时孵化板自动翻转45度,使“石岐鸽”仔发育得更好。李正晟介绍,整个孵化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指标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收集,3秒就能生成数据,可在手机终端时刻查看。最终,鸽蛋经过筛选、消毒、入孵、落盆、捡鸽仔等9个步骤,专业化、自动化孵化18天后,一只石岐鸽仔就诞生了。
从孵化房出来前行20多米就是“石岐鸽”后备种鸽舍,上千只羽色洁白的后备种鸽在鸽笼来回走动、啄食。李正晟介绍,这些后备种鸽是乳鸽出生后经过28天饲养,再从成千上万只乳鸽中挑选出来的,然后经过6个月的集中饲养,乳鸽性成熟自由恋爱后,便两两组合放进小鸽笼组建成“家庭”。种鸽养殖舍离后备种鸽养殖舍不远,与后备种鸽养殖舍统一饲养不同,种鸽养殖房被划分成大小均一的小鸽笼,且都标有编号。“鸽子跟天鹅一样,是一夫一妻制,这样更能确保后代乳鸽血统纯正。此外,每对种鸽产下鸽蛋之后,工作人员也会标上对应的编号,这样能更直观地了解每对种鸽的繁殖、孵化情况。”李正晟说,产蛋18天后,母鸽会自动“呕乳”喂养刚孵出的幼仔,现在每个鸽笼中的种鸽都承担着照顾、喂养乳鸽的责任。
在李正晟办公室桌上,一排高粱、玉米、小麦、豌豆、绿豆等原粮整齐摆放着,这是用于喂养“石岐鸽”的原粮饲料。石岐鸽饲养环境在珠江口冲积平原,赤红壤含有丰富元素,有利于“石岐鸽”的成长。李正晟说,养殖“石岐鸽”,除了要求血统纯正、特定孵化、喂养原粮及山泉水之外,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喂养蚝壳片、中粗砂、红土等调配而成的保健砂等,经过一系列的标准养殖才能养出体型较长、眼睛较细、鼻长嘴尖、胸圆脚红的“石岐鸽”。李正晟表示,去年2月“石岐鸽”养殖启动自动化生产后,大大提高了产量,也推动了鸽场现代化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历史悠久一度成为出口畅销品
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要求申请的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和特定的养殖方式,“石岐鸽”地理标志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
石岐鸽这一特色本地品种的形成,大致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据《中山市农业志》记载,1915年旅居国外的中山华侨带回外国优良种鸽“王鸽”和“贺姆鸽”等,与中山本土优良种鸽配对杂交,逐步育出新品种“石岐鸽”。早年的“石岐鸽”有多种羽色,如有白色、灰二线色、红色、雨点色、浅黄色等。20世纪80年代后,经养鸽专业人士不断改良选育出以白羽色为主的“石岐鸽”品系,成为驰名的肉用鸽种。
“‘石岐鸽’孵化成功率高,易于饲养,中山人又有食鸽的习惯,广受农户喜欢,1979年时,石岐区人民桥下就是我们的大型鸽场。”李正晟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沙溪、南朗部分农业集体单位开办了白鸽场,年饲养量均在1万对以上,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石岐乳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中山各个镇区养殖“石岐鸽”的农户越来越多,连食品出口部门都先后办起四个大型养鸽场,中山一跃成为石岐乳鸽出口基地。据统计,1999年末全市年产乳鸽150.7万只。
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作为申报单位,这次申请石岐鸽地理标志地域时,以中山市辖区作为范围。据介绍,目前中山市范围的石岐鸽出栏量约210万只,其中三乡占了9成以上,东升、横栏、三角、黄圃、古镇等地也有少量饲养。
“养在深闺”名气不如名菜大
烹饪艺术与食材相得益彰。色香味营养俱全的“石岐乳鸽”最初的扬名,跟石岐鸽这一食材有很大的关系。以“石岐鸽”为食材生产的“石岐乳鸽”肉质鲜嫩多汁、肉味鲜美、带有丁香味,当年“石歧乳鸽”经过厨师巧手烹饪,遂成为名菜“石岐乳鸽”并声名远播。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石岐乳鸽’好吃,却未必认识‘石岐鸽’这一食材。”中山市烹饪协会会长郑耀荣是“中山石岐乳鸽制作技艺”传承人,1991年就凭首创生炸石岐乳鸽获得亚洲美食金奖,多年来一直带领徒弟创新石岐乳鸽的烹调技艺。他告诉记者,传统的制作方式,食材的选择便是“石岐鸽”。但后来,市场竞争下,商家对食材的选用更加广泛,大众对“石岐乳鸽”的认识,已变成了红烧等烹饪方式,对这道名菜背后的历史已知之甚少。近期刷抖音时,郑耀荣看到某网红餐厅年轻人在介绍石岐乳鸽这道菜,在谈到选用食材时,说出灰色鸽子比白色鸽子好的言谈,他感到有些担忧,“这也说明,这道名菜背后特殊食材‘石岐鸽’影响力正在萎缩,推广力度还不够大。”
另一方面,郑耀荣认为“石岐鸽”饲养成本较高,如果没有标准监管及地理标志的保护,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就会缺乏价格优势,被其他种类鸽子取代,企业和农户饲养的积极性就会削弱。因此,需要打出品牌并进行保护。如大闸蟹与阳澄湖大闸蟹,同样是大闸蟹,消费者却愿意为阳澄湖大闸蟹“买单”,因此“石岐鸽”要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打响品牌,提升竞争力。“‘石岐鸽’的优势是背后有人文历史,同时是健康食品,通过绿色喂养,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胆固醇含量较低,而且肉味鲜美、带有丁香味,”他说,“这种‘地标式’的食材应该发扬光大,关键要加深品牌认知度。”
作为最大的“石岐鸽”养殖基地,中山市“石岐鸽”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的“石岐鸽”一度以出口为主。李正晟表示,近年企业已加大了“石岐鸽”的内销推广力度,目前内销占比已经超过一半。但相比周边城市的肉鸽养殖,石岐鸽的规模已经有所萎缩,而且什么鸽子才能成为“石岐鸽”,也缺乏标准进行规范和辨识,市场养殖积极性不高。因此,这次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更应提前谋划好下一步如何发展和保护好这一地方特色品牌。
联动提升“石岐鸽”品牌价值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叶树才认为,这次将“石岐鸽”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和保护“石岐鸽”这一区域特色品牌。“石岐鸽”地理标志通过专家评审,一旦拿下“石岐鸽”农产品地理标志这块牌匾之后,推广中心作为持有人也将通过进一步细化、制定“石岐鸽”养殖标准,对“石岐鸽”的养殖、市场流通进行规范,保护正宗“石岐鸽”的养殖发展,做大“石岐鸽”品牌。届时,在获得标志的前提下,作为“石岐鸽”,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及养殖地理范围,否则就不能打着“石岐鸽”的称号销售。
郑耀荣认为,百年“石岐鸽”能够代代相传,并且经过市场竞争后,仍能保住这一特色品种非常不易,餐饮界也将通过烹饪技艺,帮助“石岐鸽”推广品牌。“今年,我市将举办一场大型的厨艺大赛,石岐乳鸽是其中一个比赛主题。其中比赛环节的食材,就选用原汁原味、产自本地的‘石岐鸽’,通过粤菜的宣传,石岐乳鸽制作技艺的传承及创新,让更多人了解‘石岐鸽’的独特之处,提升‘石岐鸽’这一本土特色食材的知名度。”郑耀荣表示。
“我们也在探索‘石岐鸽’深加工模式。”李正晟介绍,过去“石岐鸽”一直以生鲜方式出口,如今,他们尝试与黄圃腊味厂家合作,推出香辣口味的腊味鸽子。“单纯以售卖生鲜鸽子的方式推广,渠道太狭窄,企业也在探索联合餐饮行业协会、腊味行业等,推出以‘石岐鸽’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还计划将‘石岐鸽’做成类似‘北京烤鸭’等地方特色手信。”李正晟表示,单靠企业一己之力,在资金和力量方面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期盼中山市能够规划“石岐鸽”特色产业带,推动企业联动抱团发展,将“石岐鸽”做成中山特色产业。
养殖突出标准旅游带动发展
今年4月,“阳澄湖大闸蟹”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颁证。9月份,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丰收时,湖区产阳澄湖大闸蟹与标准化养殖池塘产阳澄湖大闸蟹,首次佩戴上阳澄湖大闸蟹红绿两色专用防伪标识。据悉,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总养殖面积达8.8万多亩,总产量预计在10260吨左右,价格较去年略有上涨。
其中,相城区是阳澄湖大闸蟹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相城区积极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制定《相城区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明确2020年全区非标准化养殖池塘全部实施提升改造或退养,不能纳入标准化改造的全部退出养殖。同时,通过预留8%-20%的尾水净化区,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为保护阳澄湖水源水质,相城区还开展湖面网围养殖饲料投喂专项整治,宣传培训河蟹环保饲料投喂技术,强化禁投冰鲜鱼管理,让阳澄湖大闸蟹“吃饭”有了规矩。
此外,阳澄湖度假区还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全域旅游,不断推动“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与精品民宿、渔家乐、农耕文化、手作村落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搭建一体化平台花卉年产值逾30亿
顺德陈村“蝴蝶兰”与“石岐鸽”同批次通过专家评审。素有“千年花乡”“中国花卉第一镇”美誉的顺德陈村镇,以花卉世界打造产业核心平台,把仙涌和庄头两个村子作为两翼,创建成花卉小镇,开展100多项基建、景观和产业配套工程,并将花卉世界进一步打造成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信息、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吸引国内众多著名花卉企业进驻经营。通过以上措施,陈村的花卉产业优势日趋显著,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中心,每年花卉产业产值逾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