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商业欺诈问题正在电商网站或社交网络上“泛滥”。而在近期举行的关于打击网络平台上的假冒商品的会议也反映出了这一点。
在电商网站和社交网络上销售的假冒商品、违禁品和走私商品已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越南工业和贸易部的报告,商业网站在过去7年中蓬勃发展,这些网站的数量从2013年的763个发展到2016年的1万个。电商市场所创造的收入也从2016年的50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18年的80亿美元。目前,电商零售额约占零售总额的5%。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欺诈和假冒商品也在不断泛滥。截至2018年底,电商平台上清除的违规产品总数高达3.6万个,3000多个帐户被冻结。
电商平台上销售假冒商品的卖家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欺骗买家。例如,当在电商平台上发布图片时,这些卖家通常会使用正品的图片来吸引买家。但是,在发货时,这些卖家邮寄给买家的却是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的假冒商品。此外,此类卖家经常会使用一个交易地址,但在另一个不同的地点收集货物,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交易货物的地方,既作为居住的地方又作为隐藏货物的地方。
举例来说,有些在线销售网站通常位于公寓楼中,相关机构若想去公寓检查,必须出示主管部门的文件,这妨碍了相关机构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的检查工作。
此外,相关机构对对侵权方进行检查时必须提供特定的侵权标志和证据,而100%的在线交易通常没有提供发票和收据。
尽管许多电商平台已采取了相关政策和技术措施来检测假冒商品。但是,假冒商品卖家对此也有所了解,并试图克服这一技术障碍。
相关机构处理电商平台上出现的假货和侵权商品时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销售假冒商品的网站通常会购买域名,租用位于越南境外的主机,或者在粉丝页面上投放广告。此外,侵权者的信息也难以识别。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以外,执法机构能力不足也是其在处理电商平台上的假冒商品方面所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尤其是,执法机构处理假冒问题的技术能力较为薄弱,而且缺乏确定侵权行为以及追踪假冒商品来源的综合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一部分问题,专家认为,有必要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以对电商平台上的卖家进行约束。这些都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及《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中严格规定的问题。因此,电商平台都必须配备和升级设施,以主动检测假冒商品和其他侵权商品。
在关于打击网络平台上的假冒商品的会议上,关于脸书(Facebook)和优兔(You Tube)等社交网络上的在线销售问题,越南工业和贸易部部长TuanAnh建议这两个社交平台与越南信息和通信部以及公安部积极合作,以更好地管理相关机制。(编译自www.lexology.com)
翻译:李艳秋 校对: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