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网文江湖不甚承平。先是网文免费引发争议,阅文集团与网文作者的合同又被指“霸王条款”,招致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网络作协的发声,阅文集团更是两度发文澄清。在这些话题背后的网络文学,到底怎么了?(5月8日 中国新闻网)
事情还需从4月末阅文集团高层“换血”说起。4月27日,阅文集团宣布管理团队调整。随即网上有声音称,阅文集团推出针对创作者的“新合同”,其中存在“强推免费阅读”等“奇葩条款”。阅文集团随后连发两份声明,指出引起争端的“新合同”最早为2019年9月推出,“全部免费阅读”不可能也不现实,未来新团队将巩固和保持付费模式,对创新模式进行探索,并已于5月6日举行作家恳谈会,承诺对不合理的条款作出修改,在合同里明确作家应有权利。
倘从4月底算起,网络文学的纷争已持续一周有余。但此番矛盾爆发绝非偶然。中国网络文学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付费机制为基础的粉丝经济,但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短视频等新型娱乐形式兴起,近年来平台付费用户数持续下滑,网络文学盈利的天花板越发明显,此间积压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而此次阅文集团管理层变动,以及接踵而至的合同风波,无非是矛盾激发的导火索。
尽管争论是因“免费”而起,免费阅读也必然影响作者收益,间接破坏网络文学原有生态,但深究即会发现,问题的主因并非免费与付费之争,而是版权保护的痛与殇,是网文爱好者的网站与大资本逻辑之间的冲突。
在网上曝出的合同中,除了“免费模式”,“版权”是更为突出的字眼。纵观第三条“授权内容及期限”,除署名权之外,签约作品的电子版权、纸质图书出版发行权、影视动漫游戏改编权、周边衍生品开发权等著作权财产权均被独家授权给平台,后者可自行使用或销售;独家授权的“保护期”也因其起于签约之日,讫于作者“死后五十年”,难以望到尽头。此前已有天蚕土豆等知名网络作家就该问题在微博刊文,声讨平台长期“霸占”作品版权。很多作者的质疑也在于此,阅文作为中介性质的平台,何以强势至此,“压榨”乃至剥夺作者作品的著作权?
事实上,此类“不平等条约”不独于阅文,所谓“全版权”机制也非一日之寒,实则颇有些年月,由此引发的改编权授权争议多发等积弊日显。在作品萌芽阶段就被“垄断”著作权,表面上是网文作者自愿授予,但背后的症结是平台与作者地位的不对等。如今面对大资本主导的新调整,处于弱势的网文作者难有相应的议价能力,随着未来大资本深刻地介入网文领域,若不及早纠偏矫枉,这种不对等将愈发凸显,贻患无穷。
应当看到,作者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尊重,以及如何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是此次事件的核心。而如众所知,作者是网络文学的基座,网文塔尖的高度取决于基座的宽度。坐拥网文市场七成内容、近半创作者的阅文集团,不能一边高喊“作家是最宝贵的财富”,一边用霸道的条款约束作者,将一切收益尽归己有。
正如阅文CEO程武所言,“为作家带来更好的回报,是大家共同的目标”。网文作者也不是希望与平台争个“你死我活”,更多还是希望通过温和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同平台互惠互赢。结合此次争论,平台有必要考虑取消“永久年限版权”,不断完善合同条款,破除“我是创作者,但我无法拥有版权”的行业迷思,让作者权益得到更多保障,同时尽快提升网文作者实际地位,推出新的收益模式和福利制度,让其真正从创作中受益,进而吸引更多优质作者进驻,壮大中国网络文学事业。
风浪过后,但愿缭绕在网文作者面前的雾障尽快消散。归根结底,平台和作者是鱼水之交,一路相濡以沫,才造就了网文产业今日的成绩。两者应始终相向而行,坚定共同价值信念,将网络文学的蛋糕做大做好。(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