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打假多厉害?500款侵权游戏连锅端 揭网店倒卖灰色产业链:虚假认证助推假货借壳横行 江苏抽检:标称上海强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酒道花生仁不合格 苹果iPhone侵犯LTE等蜂窝网络专利 赔偿730万美元 浙江省质监局:1批次消防接口抽检不合格 中国农业品牌创新联盟代表会议在京举行 黑龙江省抽检:标称吉林省闽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鸡肉卷面包不合格 2018年山东法院新收知识产权类案件首次超万件 江苏省常州市质监局抽查40批次学生校服产品不合格2批次 安徽省莱芜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149批次 不合格2批次 山东青岛崂山区:知识产权焕发创新活力助推经济发展 2018年儿童家具等13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互联网+”时代商标侵权 公证维权成有效途径 华为起诉三星专利侵权 触发国内手机厂商专利大战? 苹果专利或使手机面部解锁成为可能 医院“傍名牌”现象需引起重视 同是蚕丝被价格差5倍 家居床品玩新概念 拼多多“假货门”持续发酵 专家:构建网络交易全新法治环境 太阳饼放2年不腐不坏 疑加防腐剂遭提告 日本:婚礼上播放下载音乐遇到版权问题 山西省晋中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26批次食用农产品 2批次不合格 湖南湘潭市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山东省威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检72批次食用农产品 3批次不合格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抽检9类食品316批次样品 不合格4批次 陕西省质监局:12批次液化石油气抽检不合格 广东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批次纺织面料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信息披露频频违规凸显上市公司诚信缺失 内蒙古工商局:22种背提包商品存在质量问题 动漫和短视频:有哪些版权问题应重视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视频会议上强调 加强科技有效供给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贵州省抽检:镇远红酸汤等3批次调味品不合格 河南新乡市知识产权局向市民免费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购物袋 天津:电子数据证据保全公证 助力知识产权保护 重报集团版权维权系统监控网上侵权行为 安徽省宿州市市场监管局:2批次饮用水抽检不合格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 北京两企业生产经营的荔枝蜜不合格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豆腐干等2批次豆制品不合格 河北省邯郸市2022年专利快速预审服务申请主体备案工作开始了 安徽合肥高新区开出全省首批著作权类知识产权“三合一”罚单 光明日报:农产品打假要用连环招 安徽马鞍山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 江苏无锡市抽检食品样品186批次 不合格6批次 logo二维码每天被侵权上亿次,你知道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抽检:7批次冬季服装类商品不合格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抽检肉制品61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山西介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糕点抽检不合格 电商打假背后的“圆珠笔芯”之困 质检总局通报2016年11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 香雪制药陷财务漩涡 或虚开增值税发票超5亿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方便食品等8批次不合格

职业打假人买假酒十倍索赔胜诉:法律契合了公共诉求

山东曹县青年韩某,明知青岛某超市销售的进口红葡萄酒包装不符合国家标准,分两次购买了2万余元的红葡萄酒,并全程摄像。之后,韩某凭购物凭据及录像视频向法院提起诉讼,提出十倍索赔。一审败诉后韩某上诉至青岛市中院。最终,青岛中院终审判决超市向韩某支付十倍赔偿金。这份民事判决书引起广泛关注,在网上也获得大量网友的点赞。(7月17日检察日报)

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后索赔胜诉,法院终审判决获大量网友点赞,说明职业打假行为客观上符合广大消费者利益。

此前,职业打假人索赔败诉的案例出现了不少,一些法院认为,职业打假行为严重违背诚信原则,无视司法权威,浪费司法资源,这种以恶惩恶,饮鸩止渴的治理模式不应得到法律支持。

平心而论,职业打假确带有一定的“以恶制恶”味道。职业打假人的动机也都是“皆为利来、皆为利往”。但“浪费司法资源”之说,却值得商榷,司法该不该为不道德的诉讼服务,关键要看诉讼主张是否有法律依据。

2014年最高法出台的司法解释中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报道中提到,青岛中院二审支持韩某索赔,就引用了这一司法解释。

但现在,有不少的职业打假索赔都因“非消费者”而被拒绝或驳回,这似乎并不符合2014年的司法解释精神。

还有一种说法是,若支持了职业打假行为,则背离了法律规定由相关管理部门行使管理的宗旨,可能导致管理部门管理职权淡化,出现市场管理秩序的混乱。这个说法也值得商榷——首先,公民职业打假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二者间不是一对矛盾,政府部门打假是行政执法行为,职业打假本质属于公民举报或民事法律行为;并且,在现实中,行政管理与群众举报、民事诉讼并行的情况也是一种常态;再者,政府不是万能的,行政监管不可能做到无缝覆盖,民间打假其实是行政监管的有益补充,而非“饮鸩止渴”。职业打假只能是制假售假者的“毒药”,至少是伤害不到消费者。如果说职业打假给行政管理和司法增加了工作量,这种问题首先应归咎于制假售假的泛滥。有一天制假售假销声匿迹,职业打假这个行业自然会随之消失,“浪费行政与司法资源”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职业打假是否在浪费司法资源,讨论这个问题得先看职业打假人借用司法资源后带来的社会效应。如果职业打假行为对制假售假情况毫无触动,而只是达到了其个人营利目的,可能是浪费了司法资源;如果职业打假行为对制假售假确实产生了一定甚至较大的遏制作用,实际上就是司法资源通过支持职业打假而最终服务于社会公益。

青岛中院认为,如果不准知情的消费者打假,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不知情的消费者不可能打假,而知情的消费者又不准打假,那制假售假行为就可以堂而皇之大行其道了。如果(知假买假不应受法律保护)这种观点能够成立,那么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这话,说到广大消费者心坎上了!获得大量网友点赞,一点不奇怪。

如何正确执行最高法关于“知假买假”问题的司法解释精神,宜有统一标准,以避免不同地方法院各有判例的情况。(马涤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