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商务部部长钟山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商务部在促进消费方面要抓三件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扩大乡村消费”。而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也表示,进一步挖掘乡村消费的空间和潜力将成为扩大消费的新动力源。
乡村消费市场前景被看好是有强劲的现实依据的:2018年中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超5.5万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增速连续七年超过城镇消费增速。几年前,电商巨头就纷纷开始了“下乡掘金”行动。农村市场的争夺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乡村消费内含的巨大能量。然而,与强劲的消费需求、格外受关注的消费市场定位不相称甚至形成强力反差的是,农村消费市场成为假冒伪劣的重灾区。
2月份,中消协实地调查四省155个农村集贸市场,样本中有87个市场存在疑似假冒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56.13%。“金龙鱼”成“金龙油”,“上海佳”成“上海娃”,“奥利奥”变“澳利傲”……在农村市场,“山寨”商品不胜枚举。可以说,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消费的安全隐患,这对乡村消费而言就是一大硬伤。挖掘或促进乡村消费,除了要让他们的钱包鼓起来“能消费”,还需要营造一个清朗的消费环境,让他们“敢消费”“愿消费”。
因此,对于农村消费市场来说,一方面是如何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大力优化、提升农村市场消费环境的问题。而且,两者需要同时发力。如今,我们反复提到消费升级,城镇居民消费要升级,事实上农村居民同样期待消费升级,他们是希望价格实惠,但是他们期盼的绝不是假冒伪劣。让农村居民买得放心买得省心,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乡村消费越来越旺的大前提。一方面,要通过互联网+打通优质商品从厂家到农家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商品品质的无差别,甚至鼓励优质商品下乡;另一方面,还是要加大监管的力度,把对农村消费市场环境的整治作为重中之重,拿出监管的决心和韧劲,扫除监管的盲区。杨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