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消费主张》栏目记者对一些农村集市进行了走访。在一农村集市上,记者发现了多款和知名饼干品牌“奥利奥”很像的饼干——“粤力粤”“粤力奥”“澳利粤”“奥利兹”。而“溜遛梅”“兴旺小人酥”等傍名牌的“山寨”货更是随处可见。
其实,“粤力粤”“康帅傅”“六仁核桃”等“山寨”货在农村地区横行泛滥的现象由来已久,这些年来各地媒体都有过高频率曝光。“山寨”货却像“打不死的小强”,依然横行于农村市场。
“山寨”货在农村横行,确实与农村地区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强、维权意识薄弱及喜欢购买廉价商品的消费习惯有关。农村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低,使得他们普遍无法辨别品牌货与“山寨”货。很多“山寨”货在包装上与品牌货的包装比较相似,稍不注意就很难分清两者的区别。
但是,“山寨”货横行乡里多年,在农村地区呈现泛滥趋势而始终没有得到遏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监管不给力。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并不是每个乡镇都建立了市场监管部门派出机构,即便建立了市场监管部门派出机构,但人手配置普遍很少,一般只有三五个人,他们往往只是在年前、节前对集市商家巡视一遍了之。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市场的监管,不是薄弱,就是缺失。
保障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让“山寨”货滚出农村市场,监管必须下沉。唯有依靠强有力的监管,才能让“山寨”货无法继续横行乡里。
首先,织密市场监管网络,每个乡镇都有必要建立市场监管部门派出机构,并增加人手配置,让农村地区“山寨”货有人管。其次,要加强日常监管,特别是在节前、年前,要强化日常巡逻力度。尽早发现“山寨”货,并及时依法给予惩罚。再者,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要利用赶集、节庆等契机,向农村消费者普及维权知识、辨别品牌货与“山寨”货等常识,逐渐扭转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此外,鼓励、引导品牌企业积极占领农村市场,推动真货下乡、品牌货下乡,用真货挤掉“山寨”货,更是根治此乱象的关键一招。张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