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闹元宵,龙飞狮舞庆春来。春节期间,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显神通,为百姓烹制出一道道文化大餐。在许多民间瑰宝面临传承乏人的困局下,聊城市挖掘非遗资源进行展演,让它们在春节期间一一鲜活起来。
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辰,随着政策、资金、意识等逐步完善,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形式、新途径,非遗保护传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对非遗资源和线索进行了整理和搜集,摸清了家底,建立了非遗保护名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文化生态区在内的“四位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立了非遗陈列馆,推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非遗展览、展示、教育、普及和推广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体验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聊城市充分重视活态保护传承,不断提升非遗的保护水平。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分别采取诸如生产性保护、抢救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等不同的方式方法深入推进。借助于农家乐乡村旅游、文化扶贫等契机,采取政策扶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示范基地园区或聚集区。冠县蛤蟆嗡戏曾一度濒临灭绝。2008年,全国范围的非遗抢救、保护热潮的兴起又为其带来了发展的转机。冠县文化局把蛤蟆嗡列入重点抢救、保护项目,开始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2010年,蛤蟆嗡正式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两年,蛤蟆嗡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武训舍情》等几部大戏陆续登台亮相,让蛤蟆嗡在中国戏曲大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建立非遗数据库、打造文化品牌、强化非遗队伍建设……聊城市非遗保护的措施日渐丰满。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聊城市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注意开发和拓展地方的传统文化和非遗内容,加强学科渗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在非遗进校园方面,聊城市非遗进校园入选山东省非遗工作十大亮点。
进入2018年,聊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了2018年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及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市文化和旅游局被表彰为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东昌府区文化站站长梁颖等4人被表彰为非遗保护先进个人。13名传承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名录。2018年,聊城市举办“聊城市首届非遗春晚”,效果惊艳,为打造新的非遗保护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开端;“民舞民乐舞龙舞狮展演”“至和雅乐,凤鸣水城”古乐公益演出社会反响强烈。组织非遗项目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暨聊城市首届文创节开幕式”活动、第五届中国非博会以及第七届省文博会。东昌府区斗虎屯镇、临清市魏湾镇被表彰为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截至2018年12月,聊城市较为完整的非遗保护体系中,已公布非遗项目17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级项目45项、市级项目19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37人、市级173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非遗文化生态实验区1处、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聊城非遗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记者刘继林,通讯员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