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食药监局抽检6类食品286批次样品不合格7批次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发布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市场监管局抽检89批次食品 1批次年糕不合格 北京昌平市场监管对侵权假冒商品启动全链条查处 北京市工商局:6组汽配商品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紧急部署调查果汁原料问题 广东深圳市抽查60批次学生用品产品 不合格2批次 教科书法定许可制度下遇版权难题 重视知识产权领域顶层制度设计 黑龙江哈尔滨市抽检2197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 不合格13批次 进口不合格食品饼干类占10% 吉林省延边州市场监管局精心筛选跟进指导 专利导航项目实现零突破 短视频治理:共融共生 共享共赢 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管局:2批次食品不合格 开网课,请勿侵害他人著作权 广东省司法厅多措并举全面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服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三五”一大亮点 8种食品不合格 美廉美检出不合格琥珀桃仁 安徽滁州中院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 青岛连续检出韩国不合格厨具 致癌诱基因突变 地板行业掀起“山寨文化”专利侵权现象普遍 集成电路知识产权联盟成立 科技创新驱动加码 市场监管总局:3批次水果制品抽检不合格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培育知识产权“幼苗”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北京东城非遗文化展演走进台湾高雄 无人驾驶汽车专利之争 谷歌控告Uber侵权 重庆市巫溪县市场监管局关于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1号) “反侵权”这把火,能否烧到会展身上? 江苏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谁来接盘雅虎的3000多项专利?微软? 北京市工商局抽检:3批次车用尿素溶液商品样品不合格 广东省深圳市食药监局:40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修正药业上市梦碎又生烦恼 咽炎片登安徽不合格黑榜 首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办公室挂牌成立 著作权保护力度应水涨船高 塞浦路斯公布2020年《商标法(修正案)》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83批次日用洗涤用品类产品 不合格6批次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审查“关口前移”遏制恶意抢注行为 有效注册商标量达2478万件 荷兰“好声音”也非原创?版权曾输出26个国家 韩调查团到北京秀水街考察假冒服装化妆品对造假能力咋舌 挪威工业产权局在新冠疫情期间继续改进服务 直播售假风波频起 专家建议完善维权和问责机制 公益诉讼难卸手机预装软件是否侵权存争议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亮点何在? 宁夏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 四川省达州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35批次 15批次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2017年第21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 拼"颜值"时代外观专利"戏份"增加 江苏无锡市食药监局抽检200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5批次

“保健品标注警示语”切莫沦为形式

1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管理,便于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和药品的区分,今年将研究借鉴烟草标签管理方式,在保健产品标签显著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药品”等警示语。(1月24日《中国日报》)

保健品拟借鉴烟草标签管理方式,在保健产品标签显著位置标注“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药品”等警示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虚假宣传或夸大功效,提示保健品不是药品,防止消费者被忽悠而上当受骗。然而,标注警示语切莫“一标了之”,沦为一种形式,还必须加大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堵住监管上可能存在的漏洞,不给不法商家任何可乘之机,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保健品市场乱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今保健品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一部分人日常的保健或食疗产品。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赚取高额经济利润,不惜采取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手段,将保健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骗取中老年群体的信任,把他们的血汗钱、养老钱甚至救命钱掏空。有时患者食用保健品后,病没有治好反而加重了,或因为延误了救治的最佳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必须从严从重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

保健品的包装和标签五花八门,但许多都把保健品伪装成药品销售,让消费者真假难辨。许多老年消费者普遍缺乏医药知识,识别能力较弱,通常会根据包装和标签上吹嘘的疗效来选购保健品。而不法商家把保健品当药品、夸大功能和功效的做法,实质上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诈行为。其实,根据我国保健食品管理有关法规,保健品须经卫生部门审查确认,生产者须经省级卫生部门审查批准。根据《广告法》,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可见,法律法规对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广告等方面作了诸多限制和约束。但现实中,很多商家几乎突破了各种法律“红线”,让保健品成为一种坑害患者或消费者的假冒伪劣“药品”,严重影响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保健品借鉴烟草标签管理方式,在标签显著位置标注警示语,可以说是对消费者的提醒,让他们一眼就能辨别保健品和药品,能避免把保健品当成药品买回家,显然是对消费者十分有利的举措,应当尽快予以实施。

然而,千万不能“一标了之”,就万事大吉了,如果相应的监管措施没有跟上,无人监督,最终将会沦为一种形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笔者认为,保健品不仅要标注警示语,让假药现出原形,市场监管还一定要加强,必须对保健品的生产、销售、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严格管控,防止发生违规违法行为;对制假售假、欺诈消费、虚假宣传等不法行为予以严厉处罚,涉及犯罪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这样,保健品方能回归本源,消费者才不至于上当受骗,生命健康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