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载创业维艰。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扎实有力的基础建设——勤勉奋进的人才队伍,不断深入人心的文化意识,特别是不断响应改革开放号召而越来越活力四射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都在为知识产权事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鲜活血液。
40年来,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16万人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
40年来,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目前,主营业务为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超过2.6万家,新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断出现,服务内容由传统的代理、诉讼,拓展到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信息检索、价值评估、金融保险、海外维权援助等领域。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集聚发展是服务业规模化的必然选择。2012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利用产业集中区域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旺盛的特点,促进优质服务资源与创新主体需求的深度对接,加快服务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和产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北京中关村、上海漕河泾、苏州高新区、深圳福田区、郑州市……一个个知识产权服务高地渐次形成,知识产权服务由点及面,惠及更多创新主体。
40年来,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风尚日趋向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获得良好成果。更多的公众意识到知识产权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知识产权相关教育内容也已经有机融入中小学课程,截至目前,112所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国19个省份开展省级试点示范工作,评定省级试点示范学校近千所。在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整合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媒体平台等多方资源,以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活动组织、策划新闻宣传、推进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对内宣传持续深入,构建形成知识产权“大宣传”工作格局,着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国家知识产权局还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外宣工作,主动面向世界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传递中国知识产权好声音,进一步树立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国际形象,更好地服务扩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