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视听节目著作权司法保护实务综述及大数据分析白皮书(2013–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在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并由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知识产权顾问何薇作出详细阐释。据介绍,近五年来,视听节目行业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呈井喷式增长,年均增速为524%,司法实务呈现出审理周期长、判赔金额保守、电子证据还待更广泛认可等现状,视听节目行业存在的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维权周期长等主要行业痛点仍需各方合力解决。
著作权侵权纠纷多发
白皮书共收集了4万5千余件相关案件信息,围绕案由、当事人、审理程序、侵权行为、权属证据、标的额与判赔金额等七个方面分析了2013年至2017年中国视听节目行业著作权纠纷的司法审判情况。同时,白皮书梳理和分析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影视节目、综艺节目、网络游戏直播及转播节目和体育赛事节目四大热点领域的著作权纠纷司法审判数据。
大数据分析显示,2013年至2017年审结的视听节目著作权纠纷案件中,侵权纠纷案件数量最多,占比达到99.11%,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前三类分别是其他著作权侵权纠纷、侵害作品放映权纠纷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在权属证据方面,除当事人签订的授权许可协议外,在视听节目著作权权属和侵权纠纷案件中,由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是当事人主张作品权属的最主要方式。此外,何薇分析认为,相较于通过公证书取证的传统方式,新兴的时间戳和区块链等电子存证、取证方式更加便捷、高效,不但能大大缩短当事人准备诉讼的时间,也能极大程度降低当事人举证、质证等诉讼成本,同时,也更加顺应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方向,即采取更加便民、高效的互联网审判方式。
有待各方合力解决
据介绍,该白皮书是首次选择以司法审判实务大数据分析作为观察视听节目行业发展的创新视角,通过数据厘清行业主要痛点。在视听行业日新月异的版图中,短视频凭借其制作方便、成本较低、动态表达、即时分享、社交性强等特点跃然图上,但作为新兴事物,在缺乏规范引导的情况下,其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近年来,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维权周期长、侵权行为泛滥已成为视听节目行业所面临的主要痛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法院审结的视听节目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两审的平均审理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平均判决赔偿金额仅为人民币1.5万元左右,而当事人主张的标的额也普遍较低。这种司法实务现状对于传播时效性较强的短视频维权而言,更是需要参与各方长期努力、共面难题。
对此,何薇表示,我国互联网新兴行业从诞生到趋于成熟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产生伊始会野蛮无序生长,迅速产生经济效应;在遇到发展瓶颈后,前期累积问题爆发,业内恶性竞争加剧;行业反思后重新洗牌,形成自我约束规制,最终实现多方共赢,进入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短视频行业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与网络音乐版权行业及长视频行业前几年的发展困境相似,但又更为复杂,亟需汲取相关经验教训,自治的同时应通过司法机关确定相应规则,比如在权利属性、侵权行为、合理的赔偿标准等方面,均需要通过司法机关以相当数量的典型案件予以明确。同时,行业协会也应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作用,引导合理规则建立。比如,由于在视听节目开发制作过程中涉及大量行业专业知识,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可能面临不了解行业管理等情况,便可依靠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汇总业内企业遇到的相同问题,构建行业维权联盟,形成规模效应,以引起各方重视。(李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