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合作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转化、转让问题日益复杂,知识产权权利确认、技术扩散、惠益分享以及侵权盗版等是各国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相应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日渐增多。”来自德国的律师彼得盖尔从事中企在欧洲市场的法律工作,近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企在海外布局速度加快,但显然对知识产权仅仅停留在保护或者规避侵权的层面,距离灵活运用还有一定距离。对此,彼得盖尔律师认为,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的认知应该是全方面的,不仅仅包括通常大家所熟知的专利、商标、版权等,还应包括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诸多方面。企业不仅要在发展过程中加大技术创新、研发的力度,全方位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还要在出海前进行专利布局,研究目标市场相关专利状况,避免专利侵权行为的发生。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记者获悉,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来看,中国知识产权拥有量,特别是专利和商标的拥有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然而,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时间比较短,企业在应用方面的能力还有欠缺,尤其对国外法治环境不是特别了解,在知识产权保护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近年来中小企业纷纷出海,在知识产权方面屡屡碰壁。
针对近年来中企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问题,北京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谢冠斌表示,随着出海企业的日趋增多、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呈现愈加复杂的态势,甚至成为引发双边或者多边贸易争端的重要因素。对谋求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而言,应先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明确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规则之一。当遭遇海外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时,企业应积极应对,以保障顺利出海。对中小企业而言,在出海过程中,应该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充分利用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力量,加强沟通,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再者,在遇到国外企业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时,可适时主动出击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对于如何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彼得盖尔认为,企业在目标国开展经营时既要善攻也要善守。前者指在目标国要妥善运用当地法律积极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后者则是指要知悉业务市场环境,合理使用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必要的付费,在此基础上拓展自身业务。此外,中国企业在国外亦要自觉维护自身和国家形象、维护当地人的利益,应当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开展贸易,才能构建良好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