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上海报道2月1日,拼多多发布《2017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年报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主动下架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全年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将95%售假商家拒之门外。同时,拼多多下架的问题商品,通过黑名单机制终身封禁售假商家,回流率低于5%。拼多多同时宣布将设立1.5亿消费者保障基金,如消费者遇到售后纠纷时,拼多多核实后将先行垫付,并帮助用户维权索赔。
假货链条,一直是令中国电商行业头疼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近73万件,网络购物投诉达到2.9万件,主要问题是假冒产品、商品质量与服务不合格等。这一数据较2016年同期增长近三成。
“拼多多持续关停售假商家店铺,冻结保证金赔付消费者,并将相关线索移交工商、公安等多部门。”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始终秉持对假货保持“零容忍”态度,“打假是电商本分,公司创业第一天就成立打假部,就是为了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拼多多自创业第一天便设立了专门的打假部门,并在2016年3月正式升级为平台治理部。“公司近三分之一精兵强将汇聚于这个部门,员工的背景也是五花八门——老公安、检察官、科学家、顶尖黑客。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也加入其中,拿出1/3的精力花在打假上。”该人士表示,“鲜为人知的是,平台治理部还有一个‘秘密仓库’,专门用于封存各种证物——里面的货架上摆设了成百上千件洗发水、化妆品、白酒等,都是从可疑店铺购买的抽检样品,等待送到工商、品牌方、第三方检测机构鉴定。而这个仓库的地址,连公司内部员工都很少知道。”
《年报》显示,拼多多已经与400家国内外品牌密切联动,并建立了代号为“125系统”的鉴别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动锁定可疑商品,每秒可扫描甄别全网数千万个商品,全年共拦截侵权商品链接4000多万条。除此以外,拼多多小语种打假专员利用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母语优势,与多国品牌方、鉴定机构做密切沟通,对全网在售的品牌商品进行“拉网式”排查。同时,拼多多还联合中国检验认证集团、IntertekTestingServices(天祥集团)等第三方机构,以及各地工商、质检、警方等政府部门,帮助消费者、品牌商主动维权。
《年报》数据显示,关闭了消费者投诉的758家售假店铺,为966名消费者提供了十倍赔付金。拼多多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已有一套先进的假货防控体系,通过大数据拉网式排查、品牌权利人密切合作、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多种途径,不断完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来自拼多多方面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拼多多平台上消费者售后纠纷退款率降低10倍,投诉一次性解决率大幅上升,93%的问题在48小时内得到解决。
刘俊海建议,打假是整个电商行业面临的问题,各平台应互相开放售假商家的大数据名单,建立一套跨市场、跨平台、跨产业的打假体系,让假货无处藏身。“希望拼多多能够牵头,建立一个信息透明、实时共享、多方共赢的打假平台。”
拼多多设立的“消费者赔付金”制度,通过大数据自动识别虚假交易、延迟发货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违规商家必须履行承诺赔付消费者。这一过程中,所有资金均通过由第三方监管审计的独立账户往来。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即使按照假一赔三的国家法定标准,部分售假商家仍然有利可图,达不到治理效果。”拼多多平台治理部负责人解释说,拼多多将“假一赔十”写入协议之中,目的就是通过高昂的售假成本,将不法商家拦在门外。
“假一赔十写入平台协议,既是考验商家诚信的试金石,也是评价平台与消费者关系的试金石。”刘俊海说,这一标准具备正常性、合法性、紧迫性特点,也能够表明平台是以实际行动与消费者站在一起的。
与此同时,2017年,拼多多发布“商家履约保障计划”,给予诚信商家流量和资金补贴。同时,按“不保证质量就没有流量”的原则,将商家的服务质量、售后水平等与露出机会直接挂钩,以此来倒逼商家重视消费体验。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北京大学质量与法治研究所所长刘兆彬认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必然要求治理电商假货现象,“近年来像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向假货宣战,有的设立专业打假部门,有的‘假一赔十’,有的设立上亿元消费者保障基金,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积极态势。”(李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