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4批次微型泵产品不合格 国产智能坐便器曝出六大缺陷 荣事达三洋上黑榜 公安部经侦局成功组织开展“亮剑”行动 获全球反假冒机构2012年度贡献最高奖 江苏南京版权工作成效显著 中企在专利大战的“硝烟”中成长 安徽宿州市食药监局抽检5类食品14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海南省首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挂牌设立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关于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2022年第3号) 多地现工业盐假冒食盐 市民买盐要认准正规品牌 甘肃省今年共有25家企业获国家示范优势企业称号 江西赣州新增省著名商标59件 广东省佛山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不合格发现率为3.11%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通告(2021年第36期) 江苏高邮:助推特色农业转型挖掘地理标志资源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307批次 不合格5批次 重庆开州区5个地理标志商标实现7亿元经济价值 2019年度第二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杭州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涉嫌销售过期澳洲牛排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对知识产权问题予以规定 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车用尿素产品不合格 专家:国产蜜和进口蜜相差不大 坊间“窍门”不一定能辨真假 山西省晋中市市场监管局:4批次餐饮食品(复用餐饮具)抽检不合格 边振甲带队赴天津市督导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工作 海淘成2015年网购投诉重灾区跨境消费维权难 青海:让特色品牌“走出去”落地生根 北京通州法院拟限制牟利性打假 广东省工商局抽检:玩具不合格发现率为10%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2批次角阀样品管螺纹精度不合格 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展打击假冒五常大米专项整治行动 工商总局:加强涉农商品监管 严查侵权假冒行为 博柏利起诉大量在线商店商标侵权 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6组儿童鞋产品不合格 全国人大代表潘向黎:“剧本杀”存侵权现象,需加强版权保护 山东济宁市抽检202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4批次 辽宁省质监局抽查防火门产品:发现耐火性能项目不合格 加大专利保护 助力网游发展 全运会开幕知识产权保护先行 江苏省常州市质监局抽查47批次LED应用产品产品不合格4批次 永安药业拳头产品涉专利侵权 在美国新泽西遭起诉 摩洛哥采取措施打击假冒行为 中国欲“下重拳”保护知识产权 “雷霆”行动剑指电商领域 广东江门启动专利保险试点,企业最高可获1万元扶持资金 四川省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143批次 7批次不合格 浙江金华商标注册总量首次超过30万件居全省第三 稻香村代工厂糕点周末早产 偷工减料擅自改标准 国家药监局关于25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 浙江丽水:4批次面点、5批次水产品抽检不合格 市场监管部门全力保障国庆70周年焰火表演烟花产品质量 进口=安全?海关总署抽检进口婴童用品,不合格率近1/4 让诚信成为市场“硬通货”

不能一味否定职业打假的积极意义

据报道,近日,职业打假人江小华(化名)带着公证员购买了10箱茅台(600519,股吧),总价为5.7万元。后经厂家鉴定,上述茅台酒为假冒产品。江小华随即将商家诉至法院,要求返还购物款5.7万元,10倍赔偿57万元,承担公证费。

法院审理后认为,购买者为职业打假人而非消费者,故判决被告退还货款5.7万元,支付公证费2500元,驳回原告10倍索赔诉求。购买者上诉后,二审法院认为,职业打假人以法院为工具,浪费司法资源,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近年来,职业打假人带来的争议可谓不小,其负面社会影响日益凸显。如有的职业打假人并不针对假冒伪劣等产品质量问题,而是选择那些广告语、标签标示不规范等现象索赔。甚至有职业打假人故意调包商品并敲诈商家,极大地浪费了行政、司法资源,又没有起到净化商品市场的作用。因而,否定职业打假人的索赔有一定道理,但不宜忽视其客观意义,不妨为其打开另外一扇窗户,即鼓励“职业举报”。

职业打假群体的兴起,主要源于商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及普通商品假一赔三、食品药品假一赔十的规定。特别是,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特定情形下,在食品药品领域,消费者知假买假的,仍可获得赔偿。这激起了打假者的热情,并导致职业打假群体越来越大。但遗憾的是,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并未因此得到明显遏制,消费环境未得到显著改善。

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基于成本、技术、专业等因素限制,职业打假人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向真正可能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产品质量问题挑战,而是投机取巧、揪住广告语、标签等细枝末节问题索赔牟利。从这方面讲,职业打假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净化市场”作用,失去了继续存在的“群众基础”和诉求应被支持的法理支撑。

而且,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群体。但如报道指出,带着公证人员购买十箱茅台,显然不是为生活需要的消费。即职业打假有明显的职业性、牟利性、经营性,已经成为与消费者相对应的“经营者”。

因此,驳回以知假买假为业的“经营者”10倍赔偿的诉求就不存在法理障碍。实际上,相关部门一直未明确职业打假人的法律地位,该群体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送审稿)》更是强调,以牟利为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不适用本条例,意味着职业打假人或将难以得到消法保护。

但不能一味抹杀职业打假的特殊意义。消费者与商家的博弈本来就不对等,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消费者往往受限于技术、时间、金钱等因素,更不可能与商家较真儿,大多放弃索赔,监管部门及消费者协会又没有充足的资源打击违法行为。

规范化的职业打假客观上提高了商家违法成本,净化了市场环境,减轻了监管部门压力和普通人的消费风险。如一些职业打假群体已经转型,与正规厂家合作,协助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假如彻底否定职业打假,最终结果可能是放过了无良商家。

简而言之,职业打假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否定职业打假之时,不妨将其作为类似于“赏金猎人”的职业举报人对待。并划定行为和业务边界,如仅可在商品质量问题和明显欺诈问题方面享有假一赔十的索赔权或有偿举报权。与此同时,推动其转型发展,如指导普通消费者索赔,为监管部门提供线索,帮助正规商家打假。其实,在食品药品和环保领域,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重奖举报人的制度。这样的话,才能让职业打假的“恶”遏制造假售假的“恶”,让不良商家有所顾忌。史洪举(作者系时评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