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的最后一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下称商标局)就我国广东澄海120多家礼品玩具企业的字号及商标被一名外籍商人以个人名义在智利工业产权局(INAPI)申请注册事件,发出预警通知。
在同一个国家、短时间内、一次性被抢注如此多的商标,引起了多方高度重视与关注,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随即牵头组织召开维权会议进行企业维权动员,并集结了政府、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和高校力量研究组织代表团赴智利进行维权谈判。
“经过艰难的谈判,智利抢注行为人答应将其在智利抢注的130余件商标无偿转让予中国相关玩具企业。”作为此次中方代表团的法律顾问,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教授近日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维权成功,不仅使中国企业收回了被抢注商标,同时还体现了中国企业国外商标维权和拓展国外市场的决心。”
商标抢注无小事
“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红星”在欧盟被抢注,“王致和”在德国被抢注,“碧螺春”在韩国被抢注,“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康佳”在俄罗斯被抢注,“大白兔”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和英国被抢注……近年来,中国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情况屡见不鲜,所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不完全统计,约有15%的中国知名品牌在国外遭遇商标抢注,其中在马来西亚超过80件,日本超过100件,澳大利亚超过200件。商标在国外遭遇抢注严重干扰了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和传承的连贯性,阻碍了被抢注企业商誉的国际积累,使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商标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现代市场的重要竞争工具,是企业商誉的重要载体,如被抢注,企业将遭受巨大损失。”正如宁立志所言,因为商标权地域性特征以及商标权既可以来自注册也可以来自使用的特点,如果中国企业对国外抢注商标的行为不闻不问,必将造成国际范围内大量的商标共存现象,混淆、误认和由此引起的不正当竞争及损害消费者利益现象将难以避免,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都极为不利。
据介绍,商标在国外遭抢注后,一般有3种解决途径,即赎回商标、放弃市场或更换商标。“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成功后,国内企业要想进入该国外市场,要么花重金买回商标权,要么放弃该市场,面对抢注人开出的天价转让金和放弃该国外市场的两难条件,企业往往陷入发展困境,多数情形会遭遇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若更换商标则将导致企业为打造该品牌投入的沉淀成本全部归零,不仅对已有的无形资产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也会影响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宁立志表示。
此次智利商人将120多家中国玩具企业的字号及商标以个人名义在智利工业产权局申请注册,主要涉及第28类玩具相关产品。“上述抢注行为一旦成功,可能阻碍我国相关厂商的产品进入智利及南美周边国家市场,直接影响企业利益。”商标局在预警通知中建议,有关企业应积极通过当地法律和行政程序依法主张自身权利。
据了解,此次遭遇批量抢注商标的对象主要涉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礼品玩具企业。礼品玩具行业是澄海的特色产业,也是澄海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世界知名的玩具礼品生产基地,澄海享有“中国玩具礼品之都”的美誉,系我国首个“国家级玩具礼品出口基地”。目前,澄海玩具已经走向全世界,出口覆盖范围包括欧美、中东、南美、东盟、俄罗斯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维权模式可借鉴
在商标局及时发出商标抢注预警通知后,汕头市地方政府和澄海区政府部门,特别是澄海区工商和知识产权部门高度重视,及时牵头组织并敦促启动维权程序。同时,行业协会特别是澄海玩具协会把维权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组织相关企业并联合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召开澄海玩具维权会议,并由该事务所所长余飞峰介绍商标维权法律知识,进行维权动员。
经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权利人的共同努力,澄海区组建成立了中国赴智利商标维权代表团,同时确定以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作为此次国外维权行动法律上的中方承载主体。代表团出发前与澄海玩具协会及各当事企业作了多次深入交流,搜集了国外维权可能需要的相关资料,如商标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商标使用及销售证据、相关产品的外贸地区和份额等。
据了解,在赴智利维权的筹备过程中,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强调要加强维权代表团的学术力量和法学专业力量。“我有幸受邀作为法律顾问为代表团提供法律支持,给出了总体维权方案:议和与开战同时准备,争取握手言和,和平收回商标,但同时要做好诉讼和刚性争夺的准备。”据宁立志介绍,根据案件的性质及可能性,代表团在飞赴智利前,研究制定了多种可行性方案,包括提出商标图案版权诉讼、商标侵权民事诉讼、恶意抢注刑事诉讼、不公平竞争及不当集中商标资源反垄断诉讼以及商标异议、无效、和解等,还对各种可能的意外进行了预估并作出预案。
2017年10月9日,中国赴智利商标维权代表团登上了“远征”的飞机。经过近30小时的飞行,在代表团到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后,立即与抢注行为人进行联系,但未能得到对方的及时反馈,随后中方启动了与当地律师事务所联手推进的程序,并有针对性地准备应对策略和办法。
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代表团通过邮件、电话、微信、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了中方拟采取的措施。迫于各种压力,抢注行为人开始主动联系中方代表,表达出和解的意愿,中方随即与其代表律师洽谈和解事宜。
“此次谈判,中方进退有度,不失底线,兼守灵活性与原则性,始终秉持国际礼节,以较高的专业水准与坦诚友好的态度处理每个细节。”宁立志向记者表示,“我们坚持的理念是:此次智利之行,不是来找麻烦的,而是来传播友谊、寻求合作机会以及维护正当权益的,也是来共同打造品牌和维护国际竞争秩序的。”宁立志强调,维护中国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始终是不可让步的原则,是不能超越的底线。
“经过我方维权团队的缜密论证和据理力争,在进行多日艰难谈判之后,2017年10月16日,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所长余飞峰与智利商标抢注人法律代表MarielaRuizSalazar分别代表中方和智利方在西班牙语和英语两个和解协议文本上签字。”据宁立志介绍,智利抢注行为人答应将其在智利抢注的中国商标无偿转让予中国相关企业,全部归还抢注的130余件商标(包括已经被转移的数十件商标)。目前已有近50件商标进入归还程序,其他被抢注商标亦将按协议约定陆续进入归还程序。
记者手记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外遭遇商标抢注的情形屡见不鲜,不少企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旦商标被抢注,无论被抢注企业采取何种措施都将花费较大成本,甚至延缓其进军国外市场的步伐。此次中国赴智利商标维权代表团以几乎零成本的代价收回中国企业被抢注的百余件商标,是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和权利人坚决维护自身知识产权与良好国际竞争秩序的一次胜利,同时彰显出中国知识产权学者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实力和担当,为中国企业在国外进行商标维权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本报记者杨林平王国浩)
(编辑:高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