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网购爱恨交加如今选购物品更加放心
网络购物遇假货几率越来越小
鸡蛋,10枚装每盒35元,一个月4盒;
虾,来自山东的海捕虾,每斤68元,因为数量有限订购两斤,只能给孩子“特供”;
来自长江捕捞的野生鳜鱼,两条装总共不到两斤共178元;
来自恩施的放养鄂西牛肉,每斤68元;
来自黑龙江佳木斯四合的猪肉,按照不同部位价格不一,里脊肉中等价位每斤50元;
……
这些产品名录出自北京市民常飞家,是她一个月以来的网购记录。
常飞如此网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通过更加多元化食品帮助孩子身体成长。
不过,在一段时间,网络购物是常飞爱恨交加的选择。
“最怕的就是买到假货,尤其是孩子入口的东西”。说到曾经网购的食品,常飞说,不过,这几年,网络售假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准确标注了生产地、日期等各种信息,‘三无’产品越来越少。更为关键的是,很多网购平台尤其是销售食品的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监管网络。”常飞向记者介绍说,比如她现在常用的一家网购平台,“有两大品控标准,检测项目涵盖186项农残、31项兽药残留、5项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为每一款产品出具专属检测报告,将食品安全这一抽象概念具化成看得见的数字。几乎每一个商品都添加检测报告摘要和安心度加分项标签,这些细心的服务让我们这些消费者更加放心”。
让常飞更加惊喜的是,一些网购平台甚至比她这个母亲更加细心。比如,在购买商品前,一些网购平台会提示消费者花几分钟时间查看食品的“体检报告”。“不仅可以看见商品的信息,还可以积累食品安全知识,在日常选购食品时可以更好地辨别是否存在有害成分。”常飞对记者说。
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任累积,常飞每星期都要在各类网购平台上购买食品至少200元左右,而这也是常飞在几年前“绝对不敢想象的”。
这样的“不敢想象”来自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的不断健全以及网购平台的自律。
常飞常光顾的某食品网站曾是《舌尖上的中国2》的合作平台,同步首发每期节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谱。据了解,为了确保网友能够买到最正宗的食材,该网站进行了严密的把关删选,第一道审核特别邀请了《舌尖上的中国2》的摄制组来把关。
在《舌尖上的中国2》的第一集《脚步》中,有一组惊险传奇的爬树寻蜜的镜头。西藏林芝地区,当地一位年轻人为了采集野生蜂蜜,身缠树藤,徒手爬到了近40米高的大树上,花了4个多小时,一点一滴地采集野生蜂蜜。事实上,仅蜂蜜一项,在某食品网站中就有上百个商家在经营。但是最终,只有这家通过了摄制组的确认,因为他们提供的蜂蜜就是原产地在西藏林芝地区的野生蜂蜜。
该食品网站负责人透露,除了必须是原产地,商家一贯的信誉、服务能力、消费者的评价,包括物流服务的能力,都是考察标准。因此,与每集节目同步推出的食材,都在确保品种丰富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数量,以确保每一种食材的品质。同时,网站还会要求商家必须按照网站规则的要求“如实描述、实物拍摄、7天无理由退换货”等,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另一家食品网站运营中心总经理戴山辉表示,对于入库的食品,确实有相应的监测标准,他们拥有农产品独立检测实验室,目前具备43项常规检测的能力,食品在入库之前,除了要提供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相关品质检测报告,还得通过该网站自有的独立检测。
□记者手记
假货,必然是人人喊打。
以前,电商平台上的假货让不少网购消费者叫苦不迭。现如今,这一局面大为改观,消费者网购更加放心。这一变化背后,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的跟进,也离不开电商自律意识的增加。
如今,由于掌握了大数据等先进打假手段,电商平台的打假又进一步。
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坚强支撑下,线上线下一体化打假,已经成为我国打假工作的新趋势。(本报记者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