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称福建省小黄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青涩の物语三明治蛋糕(抹茶味)不合格 内蒙古:严“双打”提质量 改善营商环境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对知识产权问题予以规定 一对“双胞胎”专利引发的思考 陕西华阴市市场监管局关于3批次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的通告 乌克兰将推出全新的酒类饮料消费税税签 继沙县小吃规范化后,兰州牛肉拉面出新规“打假” 英国媒体称雅漾等4种高价化妆水成分仅为水 全国著名品牌金鸽被假冒 假金鸽宝鸡现原形 科威特成立知识产权图书馆 数字藏品给中国版权产业带来怎样的机遇 原标题:法国海关2014年查获880万件假冒伪劣产品 河南省“十三五”期间 将建成百家知识产权强企 湖北省食药监局公布27批次不合格食品 江苏省淮安市食品抽检5批次不合格 9批次儿童家具不合格,或卡住手指! 泰国王室考察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乐开口实业 厦门自贸片区:积极推动联动执法协作机制打击商标侵权 临沂11家食品企业抽检不合格 被罚款曝光 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抽检 7批次肉及肉制品不合格 四川开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网络直播业务培训 西班牙最高法院维持上诉法院撤销家乐福商标的判决 青海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估值超百亿元 Oculus专利案持续发酵:公司创始人或出庭 江苏泰州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联络点”护航老字号创新发展 临沂食药品局通报检查结果 4家药企不合格上黑榜 山东省临沂市抽检:1批次枸杞山楂(蜜饯)不合格 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一周重要舆情信息盘点 浙江乐清市抽检夏令食品80批次 不合格10批次 亚马逊仿冒品泛滥 创新者备受打击 中消协:“618”消费维权问题集中 得物App退货被索“鉴定费” 短视频侵权纠纷频现 加强著作权保护才能长发展 首批“山东地标名片”“山东地理标志(原产地)优质产品”公布 四川广元市食药监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版权服务对接金融研讨会在京举办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抽检9大类食品404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河南郑州中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护航中原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苏州市食药监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发出专利代理行业诚信建设倡议书 湖南省工商局:抽查消防器材90组样品不合格39组 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海关严打邮寄渠道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山寨医院“傍名牌”,是该好好清理了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8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7年第11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 江西省食药监局抽检:4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不合格 湖北省恩施州两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名单 福建三明全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召开 北京市工商局:52批次小家电质量抽检不合格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1批次女裙抽检不合格 河北廊坊:加大网络版权执法力度 营造网络版权良好生态

食品安全不能成网络谣言重灾区

食品安全领域正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4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4月17日在该局召开的食品谣言治理研讨会上说,食品谣言不仅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甚至已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

为何食品谣言如此猖獗?如何有效治理?当天的研讨会试图给出答案。

食品谣言从哪来

颜江瑛分析,食品谣言大致有四个特征:罔顾事实,凭空捏造所谓真相;偷换概念,频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语言,愚弄公众认知;旧闻翻炒,将过去发生的事情掐头掐尾、改头换面;戏谑嘲讽,以打趣调侃方式改变事实描述,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消极负面的认知惯性。

“谣言传播者利益诉求明显,包括经济敲诈、舆论商战、眼球博弈、借势营销等诸多动机。”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说,过去几年发生的几次大型食品安全事故,确实对公众信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谣言时,很多人容易产生‘宁可信其有’的心理。”

颜江瑛指出,对公众“食品焦虑”的利用,成了一些企业开展不当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他们捏造和发布竞争对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谣言,诱导消费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借此打击竞争对手品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市场销售。例如一条“塑料制紫菜”的谣言,对福建晋江等地紫菜产业造成近亿元的损失。

“在国际舆论和某些媒体的持续炒作下,食品安全问题还对我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颜江瑛说,例如英国媒体曾炒作中国“塑料大米”事件。在2016年年底,尼日利亚官方公布的事件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因为生产塑料颗粒的成本比大米高,商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尽管进行了澄清,但这则谣言对我国的国际形象还是产生了负面影响。

怎样科普更有效

“要让科普跑在谣言前面。”颜江瑛强调。

为了降低食品谣言对社会公众带来的恐慌,必须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科学素养,提升公众辨别谣言的能力。这是一条众所周知的应对策略。但关键是,怎样科普更有效率?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我们的科普文章没有造谣文章那么好读、那么有吸引力?”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应急处主任科员赵华军道出了一个困惑。他认为,食品安全除了是“产”出来和“管”出来的,还是“讲”出来的,要重视科普和辟谣的方式和策略。

“谣言在传播技巧上确实有其优势,它深知如何蹭热点、做标题、贴近受众阅读习惯以及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等,比如最近很火的直播。”科信食品营养与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说,“就这些方面而言,科普也要向谣言‘学习’。”

钟凯自己开了一个食品安全科普的微信公众号,闲暇时间经常写各类食品知识科普文章。这些年来的写作经历告诉他,科普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传播方式是一门大学问。“我现在写科普也要蹭热点,还适当做做‘标题党’,不然没人看。”他告诉记者。

不过,钟凯认为,完全靠科普消灭谣言也是不可能的,“随着不断科普,谣言也会进化。关键是要在谣言出现后的第一时间,要有一个科学、权威信息去跟它抗衡,实现及时、精准辟谣”。

据颜江瑛介绍,食药监总局准备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辟谣绿色通道”——发现谣言,第一时间对谣言传播进行管控;联合主要新闻单位、互联网新媒体及知名科普组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科普传播联盟”——及时辟谣,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此外,食药监总局已经开发设计食品药品谣言数据库,现已收录谣言数据2万多条,为及时发现谣言、澄清谣言、探索打造理性的食品信息空间提供了技术路径。

如何让法律更有震慑力

一手科学,一手法律。在进行科普和辟谣的同时,对造谣者实施惩戒,必不可少。

据食药监总局介绍,过去一年来,我国对数十条食品谣言的造谣者实施了法律制裁。比如今年4月,对利用微信公众号制造并传播“牛奶又出事了”谣言,抹黑蒙牛集团的造谣者,由当地检察院批准逮捕。此外,还有一些造谣者被行政拘留,或者禁言删帖、承担经济赔偿。

不过,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主任李忠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谣言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大,违法成本比较低,而维权成本很高。他曾碰到过一个案例,某一个食品谣言给相关行业企业造成了上亿元的损失,但造谣者只被罚款20万元。

钟凯也认为,对造谣者的打击力度还要加强。“许多造谣者仅仅道个歉或者关了微博就了事,震慑力不够。”他说,还要通报和树立典型案例,让公众知道造谣的法律后果。

“要针对造谣者下猛药。”颜江瑛表示,要在法律层面上加大对食品谣言制造、传播者的处罚、追责力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