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何阿里要打假?原因很简单,假货除了让“违法犯罪的人笑死、痛恨假货的人急死、执法办案人员累死、消费者哭死”,也让阿里很受伤。
淘宝有假货,谁最急?马云和阿里。
对于这个全球交易额最大、用户量最大的电商平台来说,淘宝已不仅仅是个盈利的企业,更是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企业,所以平台打假,马云和阿里责无旁贷。
阿里不差人,马云不差钱。打假,马云和阿里不是不努力,每年投入10亿元、2000人来打假,为何淘宝上的假货打不完?
2012年淘宝洗白走出“黑名单”后,去年年底,淘宝又一次被列入美国政府的黑名单。听说,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灭绝师太”郑俊芳委屈得哭了,为什么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却有打不完的假货?!
10亿,2000人:撤下3.8亿个产品,关闭18万家店
郑俊芳委屈,是因为淘宝过去几年打假,确实舍得花钱、花人、花资源,一年10亿人,2000人负责打假,代价不可谓不高。
截至去年8月的12个月内,阿里已撤下3.8亿个产品页面,关闭18万间淘宝店,并关闭了675家生产、存储或销售假货的运营机构。
除了在淘宝平台处理、惩戒售假店铺,阿里的平台治理部门,还在为司法机关输送线索。
灭绝师太透露,整个2016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5万元起刑标准。
为何阿里要打假?原因很简单,假货除了让“违法犯罪的人笑死、痛恨假货的人急死、执法办案人员累死、消费者哭死”,也让阿里很受伤。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以及中国市值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阿里在其上市地美国,两次因为平台有假货,进入了”黑名单“。尽管可能有微妙的政治因素,但是不可否认,阿里如果打不完假货,就很难理直气壮的洗脱这恶名和耻辱。
要说郑俊芳委屈,也是可以理解的。从2012年洗白,到四年后再次进入黑名单,四年间,阿里下线了几十万件假冒伪劣商品,建搭建了2000多人的打假团队,以及5000多人的志愿者打假团,逼停了线下多年泛滥的制假窝点,送了超过800个制假售假者进监狱。
打假力度在升级,打假业绩也很亮眼,甚至一度因为担心淘宝有假货而手撕阿里的轻奢品牌MichaelKors都收敛了敌意,其亚太区总裁李达康温情脉脉的示好阿里,“任何奢侈品牌都不应该绕开阿里。”
但是淘宝的假货依然没有全部打完,打假为何这么难?
别说阿里,连亚马逊和ebay也为打假头疼。
据彭博通讯社报道,去年美国政府共缴获了价值高达13.8亿美元的假货,这些假货主要在亚马逊和EBay上购得,经常变成独立包裹直接邮寄送至美国家家户户,每年美国官员必须在2.5亿个包裹中来一一查找假货。
跟淘宝遭遇的难题一样,亚马逊和EBay将售假者从平台上清除后,后者仅需用新的用户名注册一个新的账户,就能再次回到交易平台上,这种打完又冒头的“打地鼠”一直在循环。
当然,相比于阿里,亚马逊和EBay对假货问题,更为忌讳———刚从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家知识产权协调中心卸任不久的DannyMarti表示,与亚马逊和EBay相比,阿里巴巴在同政府分享打假信息方面做得更好。
所以,愤怒的美国政府官员要求亚马逊和EBay必须透明化,要向政府分享假货下架申请的记录,以便掌握所涉商家的线下地址、IP地址和支付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所以,打假难,是因为打假是世界性难题,无论是淘宝,亚马逊和EBay都在劫难逃。
打假,比亚马逊和EBay打假更积极的阿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打假方法论。
第一阿里很开放,主动和政府分享信息,和十几个省市的公安等部门,马不停蹄合作打假。
比如,和阿里合作的某省公安部门,共计帮助全国13个省市协查数据2133批次,涉及到的数据有1.5万余条,而莆田金额达到2亿元的特大造假窝点,正是在阿里协助下得以破获。
第二,阿里上线了大数据系统,可以利用图像识别等技术,第一时间下线涉嫌造假的产品。
第三,和权利人合作共建打假系统等等。
第四,当然,舍得投入资金和实力。
不过,正如马云所说,要彻底杜绝假货,估计要30年。
中国打假难,司法心太软
为何打假要30年?
著名的刘晓庆说过,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尤其难。套用一下这句话,打假难,在中国打假更难,而c2c模式的开放平台淘宝打假尤其难。
在中国打假的淘宝,相比在美国打假的亚马逊和EBay,实在是难多了。
首先,线上售假,根源在线下。
灭绝师太用“雾霾”和来形容与假货的战争,很精准。
线下假货源源不断地从小作坊、黑工厂中产出,像雾霾一样从四面八方袭来。
两年前,阿里曾发布会打假报告,数据分析显示,近9成的电商售假团伙来自十个区域,前3大区域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南等地,这些窝点,原本就是线下制假售假的高发地带。
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阿里可以尽力将假货隔绝在平台之外,截止2016年8月,12个月内阿里主动防控系统拦截了3.8亿个假货产品页面,但没有执法权的阿里,无法去彻底清理线下的造假窝点,更无法阻止制售假在线下的泛滥和平台间的流窜。
一个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2015年,阿里输出线索联合公安打掉一个制售假LV案,并抓捕了制假者;一年后,在和公安配合打掉又一个制假窝点时发现,这次与之前的案子居然是同一批制假者。
第二,司法心太软,惩罚不到位。
售假造假在中国更为猖獗的另一原因,是中国司法制度的不完善。
以阿里巴巴的数据为例: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5万元起刑标准。执法机关接收线索1184条,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制假售假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
所以,淘宝打假再花20亿,再用4000人打假,如果司法制度不健全,惩戒措施不到位,售假造假的源头也难以遏制。
可以类比的是美国,美国联邦法律规定:制假售假初犯者将面临10年以上的监禁,重犯者将面临20年以上监禁和500万美元的罚款,因假货造成死亡后果的个人将会被终生监禁。而对于公司处罚就更加严厉,罚金高达1500万美元。
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上,目前中国法律是从制假售假案件的判决结果,来量刑和处罚,这样的法律设定,导致司法机关作茧自缚,因为很多造假导致的损失涉及到众多消费者,难以统计,所以只有只有极少数造假售假者受到实刑处罚。
阿里巴巴曾抽取33份制假售假案件的判决书显示,已判决案例涉及47人,其中判缓期执行的有37人,比例高达79%。例如东部某省一个销售假冒品牌女性内衣案件,法院认定其涉案金额达200多万,属情节特别严重,判决结果为判3缓4,并处罚金3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0万元。
造假售假的高收益,以及法律制度缺失导致的低风险和低惩戒,让售假造假者变得有恃无恐。只有让售假造假者倾家荡产,让惩戒的风险和损失远大于售假造假的营收和暴利,才能从法律层面实现对售假造假的威慑力。
因此,浙江大学刑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高艳东认为,未来司法机构应该修改售假制假证据认证标准,可以考虑采信大数据分析结论、经验证的电子证据,有条件地采用抽取证等证据标准。
而司法对不给力,也让阿里的诸多打假成果付之东流————就像打地鼠游戏一样,敲死一个,又冒出来一个,所以要彻底打死地鼠,必须先彻底堵死老鼠洞。
无奈的郑俊芳说,“刑事打击的筛子眼儿太粗了,犯罪分子大多漏下去了,缓刑的比例那么高,很多制假售假者根本就没受到有效惩罚。”
因此,倍受假货折磨的阿里此次倡议,要向阿里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阿里巴巴集团不惜为此成为制假售假者最恨的人。让假货在中国绝迹,必须全民喊打,人人尽责。
在整个造假售假的链条中,消费者、品牌商、平台无一不是受害者。淘宝打假,是马云和阿里的责任;但是彻底打假,却仰仗于司法制度的完善。没有彻底杜绝假货,与其说是阿里不给力,倒不如说是司法制度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