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记者刘楠)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17年刚刚开始,国内第一例电商平台起诉售假店主案就引发全了广泛关注。一家专门销售施华洛世奇手表的淘宝店,表面上生意红红火火,但通过大数据排查,阿里巴巴发现这家店存在假货嫌疑,并启动“神秘抽检”。事实证明,这些手表存在包装不符、做工粗糙、颜色异样等很多问题,确系假货。随后,阿里巴巴将这家网店起诉到深圳市龙岗区法院,以“违背平台不得售假约定、侵犯平台商誉”为由索赔140万元人民币。
事实上,这个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层出不穷的假货已经成为影响电商发展的主要问题。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治理部的张媛说,他们专门组建起了2000人的打假队伍,但假货并没有就此消失:
张媛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来在线下销售的假货也开始在线上蔓延,为此阿里巴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24小时不停歇的去打假。我们在去年年底组建了平台治理部,有2000人负责专职打假。即便是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还是有极少数的售假分子铤而走险。他们的做法不仅违背了与平台之间的约定,还破坏了阿里巴巴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商誉和消费者的信任。”
战斗到底起诉清单还很长
电商平台本身并不产生假货,但在线下源头短期难以肃清的前提下,国内所有电商平台每天都在承受经济和商誉上的双重损失。张媛表示,这次采用法律手段打击假货只是个开始:
张媛表示:“除了本案之外,阿里巴巴还准备了一个超长的起诉清单,计划以违背合同约定、侵犯商誉为由,不惜一切代价对售假店主展开持续追偿。”
张媛表示,新一年开始,阿里巴巴要联合全社会力量一起向假货宣战。
张媛说:“从新一年开始,阿里巴巴不再只是自己打假,还要联合全社会力量一起向假货宣战,穷尽法律框架内一切追偿手段让不法分子闻风丧胆、望而生畏,“让他们不但不敢在阿里巴巴卖假货,也不敢跑到其他电商平台或者线下市场卖。”
央广点评:鼓励电商打假法律是个好武器
假货一直是电商平台的主要顽疾。过去,很多人都批评电商平台打假力度不够,而现在这一情况正在改观:电商平台纷纷意识到打假的重要性,不少平台还专门建立了打假部门,组建了打假队伍,钱也花了不少,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这次阿里对出售假货的商家开展违约诉讼,可以说为电商打假开创了一条新路子。电商平台通过签合同的形式,明确约束商家不得售卖假货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类似的起诉行为,就是真正的利用了法律这个好武器。有了法律这个武器,结合电商的主动排查和大数据系统,使打假行为系统化、持续性的大规模展开,再加上高额的索赔,无疑会为制假售假者真正带上“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