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网讯就像一个城市的印记和名片,一个地方的“老字号”一度承载着多少人的商品和文化记忆?在六安生活过的人,只要提到“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都会不禁想起老字号“一品斋”三个字。那么“一品斋”现在何处?市场上怎么没有看到“一品斋”?还是远嫁外地?我们六安的“老字号”又是怎样一番境地?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针对2000年以前注册并使用的,特别是1990年以前乃至更早以前注册并使用的,在相关公众和领域有或者曾经有过广泛认知度的“老字号”商标品牌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走访中,记者重点针对“老字号”商标品牌在企业兼并、重组、改制过程中流失和遭不当处理的,在商标转让中被“雪藏”的或者“淡化使用”的,现有“老字号”商标品牌使用过程中效率不高或者资产闲置、运用能力薄弱这样三个问题对全市“老字号”(2000年前注册的)商标现状、使用及保护情况进行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六安市“老字号”商标生存状况堪忧,适时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六安“老字号”也曾红极一时
记者了解到,我市共有2000年前注册的“老字号”商标13件,分别为“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山葛老土特产”、“舒城小兰花”、“龙舒”、“龙津”、“迎驾”、“世林”、“人伟”、“LA”、“徽六”“临水”和“中天”。从商标注册时间看,1990年以前注册的5件,分别为“龙舒”、“人伟”、“LA”、“临水”和“中天”,其余8件为1991-2000年注册;从商标使用情况看:目前不再使用的3件,分别为“龙舒”、“龙津”以及“人伟”,其余10件目前正常使用。原来在六安市享有较大名气的“一品斋”、“龙津”和“龙舒”彻底或者几乎销声匿迹。
黯然退市的六安“老字号”
龙舒贡席,是传统竹编工艺品,为皖西历史传统名特产品。舒席被御批为“顶山奇竹,龙舒贡席”。“龙舒贡席”因此而得名。舒席得此封号,身价陡增,一时朝野争购,各种编织舒席的作坊也应运而生。近一个世纪以来,舒席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大宗出口。龙舒贡席(舒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经济价值显著,然而由于舒席生产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老技工年事已高,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加上舒席销售价格与繁杂的人工技术投入不成比例,织席获利甚微,许多织席技工纷纷改从它业。随着空调的普及和其它席类产品的冲击,舒席市场销售锐减。至2001年,成立于1956年的舒城县舒席制造厂宣告破产。
面对舒席濒危现状,舒城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保护发展竹编产业具体方案。2006年2月,舒城县申报的“舒席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上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品审委员会。“舒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舒席”的保护和发展、竹编业的规模生产、竹业的大面积种植以及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研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龙舒贡席再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辉煌。龙舒贡席的商标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安徽龙津啤酒厂,自成立以来其“龙津牌”啤酒一直畅销本省及华东地区,“龙津”啤酒商标也深入了消费者的心中,获得了很好口碑。由于企业被华润集团收购,其“龙津”牌商标被淡化使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豪顿”商标也由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收购,情况与其类似。这就是典型的“老字号”商标品牌在企业兼并、重组、改制过程中流失和遭不当处理的,在商标转让中被“雪藏”的或者“淡化使用”的情况。
“人伟”商标为上世纪80年代末由六安县三十铺板鸭厂注册,后转让到六安市东方工业总公司板鸭厂名下,“人伟”板鸭以其独特的口感被人们喜爱。由于各种原因,六安市东方工业总公司板鸭厂不再经营,“人伟”商标2008年起变为由个人注册。
从中国商标网查询,“一品斋”并未注册,浙江湖州1992年注册过“王一品斋”,“皖西一品斋”、“皋城一品斋”、“皋陶一品斋”分别在2006年、2011年和2013年注册,但是市场上很难见到在使用,处于睡眠状态。“马头”小磨麻油商标1988年注册,1999年到期后并未续展,已经失效。
追踪“老字号”品牌失传真相
“老字号”品牌黯然退市,隐藏着一个品牌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经历的暗殇,传承、管理、推广、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品牌早夭。纵观一些老字号的发展、退市规律,记者在多方走访中,不难总结一二。
在传统技艺传承方面,培养传承人步履蹒跚,科研和传统技艺难以为继。高校毕业生大都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发展,人才匮乏,很多年轻人兴趣不大,传统技艺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既不能将传统技艺真正的传承下去,也难以开展技术革新,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品质。
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由于受地域因素制约,受国内外环境及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效益不好,生存压力大,银行不愿放贷,资金运转困难。厂房、土地受到限制,不能扩大生产规模。原料来源不能保证品质。企业检测能力不足。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品牌宣传推广方面,宣传推广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且费用昂贵,企业负担沉重,难以为继。同时手段单一,新的媒体和广告方式不见“老字号”踪影。历史文化发掘严重滞后。
另外,地方政府保护力度不够。主要是意识不强,手段不多,支持不够,宣传不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保护“老字号”商标刻不容缓
“老字号”商标是一个地方和城市的名片,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老字号”商标若不及时传承保护,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必须消失在时间的河流里。下面是记者在走访中收集到的一些建议共识。
明确一个机构主管“老字号”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普查,建立“老字号”资源库,出台一揽子鼓励和引导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政策优惠措施,针对每一个“老字号”商标制定一个量体裁衣的治疗方案。
下大力气保护传统工艺,对老字号传人、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予以资金支持。支持传承人授徒传艺,并为其创造条件。具备条件的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特殊保护。
宣传文化出版部门要在宣传上加大投资力度,做大做强老字号的品牌,倾力打造地方城市名片。每一个老字号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鼓励媒体制作老字号纪录片或电视剧,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载体,拓展品牌影响,通过网络、媒体等多方位进行宣传,营造有利于老字号发展的消费环境和社会氛围。
开发“老字号”旅游产品,实行贴息减税政策,减轻老字号企业负担,让“老字号”产品得以真正的“走出去”。推广和发展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建立六安“老字号”品牌馆,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满足大众消费,扩大消费群体。
对“老字号”商标进行深入挖掘开发,以“老字号”为纽带创建龙头企业,实施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壮大企业实力,促使老字号焕发生机,浴火重生。(傅孝维王华记者谢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