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京东自营店又被央视财经曝光假货问题!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京东商城自营店在其网站销售的标称上海威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砂糖,色值超标。
无独有偶,今年8月底,央视财经曝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曝光的6批次不合格食品中,京东商城自营店销售的田人牌单晶体冰糖,二氧化硫超标1.3倍。
2000员工与一个程序员
从广义电商销售而言,假货并不是京东独有。天猫、一号店甚至实体百货、商场、超市都会出现假货。电商平台一时出现假货问题并不可怕,但外界关注的是企业的打假诚意和后续所做出的防假管理具体机制等。
阿里巴巴早前对外宣布,集团内部已经有超过2000名员工全职负责打假,还有5000名社会志愿者参与打假,资金投入超过10亿元。
我们且不说阿里这项打假工程能否做到100%杜绝假货(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但从企业的表态上,至少说明阿里自身在努力打假,清理山寨品牌,尽可能从门槛掐断假货商家的进入资格
具体打假案例上,2016上半年,阿里宣布启动“净网行动”,向小家电品牌开刀,半球、荣事达、三角牌等8个品牌旗下多种类目商品被处以“全网清退”的处罚,品种涉及电热水器、电饭煲、电热火锅等。
紧接着,“经典樱花”、“KOKHNKA”、“YOKO”等六个品牌家电产品因质量不合格,也被阿里全网永久清退,不允许再次入驻。8月4日阿里巴巴“净网行动”再度出击,Lukoko/璐可可、瑞尔康、乐莎3个品牌的隐形眼镜被全网清退。
反观京东,其假货问题屡次被央视曝光,而2015年底,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对媒体说:“其实在网上管理假货是非常容易的,很简单,一个程序员花一天的时间就把它管好了。”
京东创始人兼CEO嘴上说得很轻松,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2015年3月22日,上海市工商部门向京东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由于京东进了855套假冒“恒源祥”的产品,并以恒源祥的名义销售了255套,被工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并罚款。
2014年6月24日,埃克森美孚公司发布官方声明称,该公司委托人在京东购买“美孚1号”润滑油,经过对油样检测确定为假货,并非埃克森美孚公司所生产,该公司也没有授权京东销售相关商品。京东官方随后做出了回应声明,并下架了涉假的店铺和商品。
2015年4月份,京东出现了一家“Costco旗舰店”,Costco是美国第二大零售商,该公司随后发表声明:“Costco天猫国际店是Costco在中国的唯一网上海外旗舰店,欢迎消费者到Coscto天猫店选购优质,正宗的Costco产品。Costco保留对无授权销售产品的网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随后,京东官方表示将进行调查,假冒的“Costco旗舰店”被去除相关字样。
市场上,不论线上还是实体,假货哪家都有,然而缺乏诚意和实质性的打假措施和机制,才是外界对京东诟病的焦点。此前,刘强东对外说,C2C的假货问题永远管不了。后来,京东更是直接把拍拍网给关了。
但是关闭了拍拍网,京东自营店和京东第三方平台商家依然是假货问题不断。很显然,这并不是C2C模式和B2C模式之间的问题,根本还是在于企业打假机制。
作为京东CEO,刘强东对于假货问题的治理策略思维也广为外界批评。比如2016年上半年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应该怎么整顿”。刘强东的回答是:“其实整顿起来很简单,举个例子LV,LV的包理论上是没有可能低于5000块钱的,可是现在LV包网上有100多、300多、400多的,怎么可能是真的呢,从平台治理上来讲,我们的非常简单,如果LV包低于5000块钱,那我直接把你封了。”
这时主持人问刘强东:“要是5000块钱要是假的,不更可怕了吗?”
从一个程序员到LV假货,务虚成分大于务实成分,京东对于假货问题的处理方式显然难以得到网友和消费者的太大认同。至少相比阿里巴巴的全网清退、永不允许再入驻等举措,京东少了些打假的诚意和切实的重拳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