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的版权贸易中,版权经理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版权经理人发现并且引进一本好书犹如伯乐慧眼识千里马,正是他们的发掘,才使得大量的优秀图书穿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到达千万异乡读者的手中。在9月24日召开的“中日版权经理人交流会”上,几位在教育、外语、文学等领域颇有建树的中日版权经理人,与现场出版人、观众分享了他们在版权贸易方面的实操心得。
做好图书翻译是重中之重
作为沟通中日出版的平台,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一边与中国出版社签约,一边向日本读者出版日文版中国著作,目前其已经出版了160种图书。在与中日出版界都有合作的基础上,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综合事业部部长柳文子认为,能否找到合适的译者,能否以让日本人接受的语言翻译图书是向日本输出版权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日本出版图书的标准在全球出版界几乎是最高的。有些图书版权交易后在外国出版发行英文版,由中国人翻译成英文,外国人校阅,这种方式在日本很难行得通。”据柳文子介绍,他们制作日文版图书必须找本土的专家型译者来做翻译和监译。因为“日本的学者一旦接受翻译邀请,一定会像做学问一样,一丝不苟地翻译成漂亮的日文,遇到原书的问题也绝不放过,他们一定会通过查阅资料,找原作者询问等方式解决。根据需要,有的作者甚至花时间做注释和索引,完善日文版的内容。”她认为,这种工匠精神很值得学习。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权经理刘文昕也有类似的观点。已经与日本出版社有10多年合作经验的他认为:“作为版权经理人,外语一定要好,能读懂或者说清楚书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据他介绍,和日本出版社合作之前,他们会提前进行几轮沟通,对样书的文字水平、装帧设计、销售渠道、读者群等进行研究,这样在进行具体版权交易,寻找合适的译者时,就会事半功倍,收获良好的效果。
双方合作需“入乡随俗”
东贩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版权经纪公司,在过去的很多年,东贩向中国推出了很多日本出版物,把日本文化介绍到了中国。最近几年东贩也与中国出版社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把中国出版物介绍给日本读者。
东贩海外事业部国际版权科科长内田明做版权工作20多年,根据他的观察,近10年来中国的版权业务不断增加,尤其近几年发展更快。“在亚洲范围内,中国的图书版权市场是最大的一个。”他这样说。
在看好中国版权市场的同时,内田明也建议,中国出版社和日本出版社合作时,有一些小细节可以继续完善。比如日本出版社对于出版物销售报告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中国出版社对这一方面可能不太重视,因此有时候会延误一些时机。他建议中国出版社可以通过专业的版权代理公司与日本出版社交流,这样更符合日本出版界的习惯。
柳文子也认为,在向日本输出版权时,首先要考虑日本读者的阅读需求。作为一家科学类的出版社,“对日本学者的研读有参考价值是我们最看重的。学术水平高,内容简洁,图片清晰是硬性条件。”据她介绍,之前也有过个别图书因为原书文稿水平不高,造成在翻译出版过程中多次退改、多次审校,最后勉强出版,效果也不太好的个案。
“不管是版权输出方还是引进方,一定要‘适地适树’,在种树时,要把适宜的树木种植在适合它的土地上,否则就会生长不良。做外版书也是这样。”刘文昕认为,版权经理人一定要对本社或者对方出版社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知道一本书是否与出版社“水土相服”,这样才能引进或输出合适的图书,才能让双方文化进一步得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