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媒体报道,高通(Qualcomm)与OPPO宣布达成了新的3G和4G中国专利许可协议。
按照协议条款,Qualcomm授予OPPO开发、制造和销售3G(WCDMA及CDMA2000)和4GLTE(包括“三模”GSM、TD-SCDMA和LTE-TDD)终端的付费专利许可。
这是高通向魅族发起连环专利诉讼后,首家与高通重新达成专利许可协议的国产手机厂商。
有人认为,OPPO是迫于高通起诉魅族的震慑而“被迫”签约,也有人认为,这表明OPPO已经把市场竞争重心放在海外。
那么,OPPO与高通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到底意味着什么?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后续又将走向何方?
营销派:销售昙花一现但长跑竞争耐力有限
ID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7月28日,三星、苹果、华为、OPPO、vivo分别以22.4%、11.8%、9.4%、6.6%和4.8%的份额位居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强。
而包括小米、魅族等以“营销”见长的智能手机厂商均不再其列。
数据显示,2014年,魅族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有440万台。2015年2月,魅族宣布获得阿里5.9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并开启“机海战术”,布局高中低端,并在销量上一路高歌猛进。
2016年4月6日,魅族总裁白永祥曾表示,魅蓝系列产品销量已经达到2000万部。
与此同时,小米手机也在经历连续几年高增长后,也陷入瓶颈。
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超过7000万台。但这一数据与此前小米定的8000万到1亿台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
而进入2016年,小米、魅族的增长相继乏力,小米声称要内部二次创业,而魅族则深陷专利纠纷泥潭。
致命伤:“专利短板”成营销派最大瓶颈
6月23日,因长期拖欠高通专利使用费,魅族被高通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索赔5.2亿元。
一周之后,6月30日,高通再度将魅族分别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诉称魅族侵犯了高通(Qualcomm)覆盖智能手机多种功能和技术的多项专利,包括与3G(WCDMA和CDMA2000)及4G(LTE)无线通信标准相关的专利,两地分别提起9件和8件专利侵权诉讼,共计索赔1700万元。
事实上,魅族在专利上的短板一直未能有效“填补”。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8月2日,魅族提交的专利申请中,发明公布数为635件,发明授权数28件,实用新型数45件,外观设计数158件。
反观小米,早在2年前就已深陷专利纠纷漩涡。
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等8项专利,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随后,小米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和专利并购力度。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8月2日,小米提交的专利申请中,发明公布数为5210件,发明授权数372件,实用新型数323件,外观设计数201件。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小米的发明公布数是魅族的8.2倍,发明授权数是魅族的13.3倍,实用新型数是魅族的7.2倍,外观设计数是魅族的1.3倍。
与此同时,收购专利也成为小米壮大专利武器库重要手段。
2015年10月23日,小米收购了博通公司31件无线通信专利。2016年2月4日,小米从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Intel)购买了332件美国专利。2016年6月1日,小米再度从微软手中购得1500件专利。
谈许可:OPPO与高通达成新协议是水到渠成
有观点认为,OPPO此时与高通达成新的专利许可协议,可能是受魅族被高通起诉案件影响。
事实上,魅族和OPPO在与高通谈判专利许可时,所处地位是不一致的。
首先,OPPO的专利持有量大幅领先于魅族。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8月2日,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中,发明公布数为7213件,发明授权数780件,实用新型数868件,外观设计数206件。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OPPO的发明公布数是小米的1.4倍,发明授权数是小米的2.1倍,实用新型数是小米的2.7倍,仅外观设计数与小米相当。
其次,OPPO的技术研发实力领先于魅族。
比如被OPPO广泛投广告宣传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快充技术及拍照技术。
再比如,在2016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6)上,OPPO展示了其最新研发成果OPPOVOOC超级闪充以及SmartSensor图像芯片防抖技术,前者可以实现“15分钟充满一部手机”,后者可大幅提高防抖精度效果。
最后,OPPO与高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在专利许可方面,在高通被国家发改委处罚前,OPPO就一直与高通有专利许可合作。而在高通被处罚后,OPPO与高通就开始了新一轮专利许可谈判。
而在技术合作方面,OPPO与高通一直有共同合作一些新技术的研发。
因此,虽然OPPO与高通达成新协议的时间在魅族被起诉之后,但是,这更多是一种巧合。
毕竟在谈判过程中,OPPO的手机销量和专利积累一直处于快速上升期,使得双方的谈判条件和不断发生变化。
技术流:虽起跑不占优但厚积薄发后劲充足
事实上,伴随OPPO与高通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营销派”和“技术流”两大派系之争,高下之分或已有了结论。
以小米、魅族为代表的营销派正日渐势微,而以华为、OPPO为代表的技术流正日渐成为市场主力。
其中,以营销起家的小米正在填补专利短板,努力向技术流靠拢,而魅族都能部分厂商则似乎依旧沉浸在“营销”中不可自拔。
华为凭借自身在通信技术领域的积累,补上营销短板之后,在智能手机市场表现出更强大的后劲。
一方面,其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它还在中美两地向三星等竞争对手发起专利诉讼。
而OPPO也在加大技术研发、专利布局和标准制定方面的投入。比如,在专利购买方面,OPPO在中国、日韩、美国、欧洲等地已收购了一定数量的标准必要专利,用作防御。
而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方面,在参与5G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的高通、华为、OPPO、中兴、三星等技术流智能手机玩家中,也有OPPO的身影。
战海外:营销派和技术流市场表现差别显著
众所周知,华为凭借此前在通信市场的积累,已经进入很多国家和地区。据媒体报道,华为已经进入世界上170个国家,共有35000家零售店。
而OPPO也不断加大海外布局力度,据报道,截止目前,OPPO已经在印度、越南、泰国等在内的19个国家或地区完成布局,其中,其在越南发展最好的,仅次于三星,居当地第二。
表面看,OPPO与华为的海外战略差距显著,但是,这可能也是OPPO自己的发展战略原因。
一方面,OPPO属于专注于智能手机的厂商,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还处于上升期,另一方面,海外布局本身也会牵涉很多精力,OPPO的海外布局可能选择走“精品路线”。
反观小米、魅族,仅在印度等少数国家有试水,其中,小米还在印度遭遇爱立信的专利围剿,增长势头受到抑制。
在5G正式商用之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日趋饱和,出海圈地已经成为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共同面临的问题。
而在出海参与竞争时,产品及营销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专利“防火墙”,很容易遭遇通信巨头的“打压”。
不论华为,小米还是OPPO,都在加大特定区域或市场的专利购买力度,一方面,这有助于其防范来自竞争对手的专利围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自身产品扫清海外市场障碍。
事实上,当技术流都在努力通过技术转化,提升自己在下一代通信技术中的话语权,并为5G终端市场的竞争做下基础。
营销派智能手机玩家们,似乎还是在通过持续不断“花样百出”的发布会,加快清库存变现的速度。
这种打法上的差异化,注定了营销派和技术流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已经“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