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上线百项举措争创一流营商环境 山东省济宁市工商局抽检505个成品油样品合格率为96.44%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5类食品221批次样品不合格5批次 江苏镇江市润州区市场监管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把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价值 研究表明明确的反盗版警告最有效 跨境电商出口急需留意知识产权保护 河南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假冒知名品牌 网购面膜屡遭投诉——号称正品 山寨“俏十岁”横行 报告显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欺骗性广告问题不容忽视 湖北省十堰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62批次食品 5批次不合格 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786批次 不合格6批次 发展中国家要求完全履行WIPO发展议程 亚马逊仿冒品泛滥 创新者备受打击 贵州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5批次塑料购物袋产品抽查不合格 广东省食药监局抽检59批次饼干样品不合格2批次 谷歌出售大量电池相关专利 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日用卫生用品抽检不合格 解读:高通的国际专利之路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波兰专家剖析网球名将费德勒与耐克公司之间的商标纠纷 国内企业如何应对频发的涉外专利诉讼? 2014年我国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万件 中欧专家研讨知识产权合作 从科技创新角度看专利法的修改 广西市场监督管理局: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聚焦新修改专利法之你问我答(四)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指导意见》加强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 打击侵权假冒办公室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推进表(3)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端午节令食品2批次不合格 陕西省宝鸡市食药监局抽检餐饮食品36批次不合格14批次 药监局:6月1日前没有完成批批检药品一律停售 欧盟:已对谷歌反垄断调查5年 或将很快起诉 江苏省质监局抽查:车用尿素合格率为75.6% 福建福州食品安全抽检不合格名单 永辉、海中舟等上“黑榜” 2017年江苏省专利行政执法培训班在南京理工大学开班 云南省文山州食药监局:4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223批次食品 不合格13批次 江西省萍乡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1批次餐饮具(粥碗)抽检不合格 四川省食药监局抽检4类食品323批次样品不合格13批次 生物类似药专利舞 欧盟押着美国“跳” “人人影视”全剧终 视频版权何去何从 印度IPAB重申自然正义原则在专利审查中的重要性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8期) 服务科技企业 增强产权保护意识 山东日照: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辽宁省质监局:三季度防水卷材抽查4批次产品不合格 2020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巡考视频工作会议召开 用“互联网+”保护版权 专家聚厦探讨版权保护

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遭遇合法“山寨品牌”困境

今天是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15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这是自2014年以来,阿里发布的第二份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年报》中,开篇即用较大篇幅援引国际国内“假货”的权威定义,来详细阐述“假货是什么?”,并明确指出:劣质产品和非正品不等于假货。

《年报》强调,不严谨地使用“非正品”概念,不仅混淆消费者的认知,也容易引发舆论误读,降低社会对产品的信心,甚至带来国际上对中国制造产品的不当理解。《年报》同时呼吁,政府及社会各界权威人士在谈及假货问题时定义要科学,避免把非知识产权问题统归为假货问题,放大假货比例。

那么,近年来饱受诟病的“山寨货”跟“假货”是一回事吗?对于泛滥成灾的“山寨”品牌和商品,阿里是如何治理的?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电商平台,在治理“山寨”过程中,阿里又面临着哪些现实困境?就这些话题,《法制日报》记者对阿里巴巴平台商品管理中心负责人李溪涵进行了专访。

法律对“假货”“山寨”缺乏明确定义

记者:“山寨货”等同于“假货”吗?二者有什么区别?

李溪涵:山寨并非法律概念。很多大众所称的“山寨”品牌其实都是经商标局批准注册的,有“合法身份”,法律上一般将山寨称为商标近似。实践中,某个商标或品牌是否因使用“近似商标”构成侵权,需要有权机关的认定或者司法机关判决,才能确认。

现在很多人将“山寨”和“假货”混为一谈,但事实上目前国家法律对“假货”和“山寨”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平台根据民众认知以及商业实践,认为普通意义上的“假货”与“山寨”存在核心区别,“假货”一般指未经权利人许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商标的商标侵权行为,而山寨则是商标近似,可能构成消费者混淆的行为。因此从法律上来看,山寨与假货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很多山寨品牌都是有效注册商标

记者:电商平台在治理“山寨”商品上遇到的困境,为什么不能像清理“假货”那样快准狠的去清理“山寨货”?

李溪涵:阿里对待“假货”是零容忍的态度,为了打击“假货”从6年前阿里便开始着手研究大数据治假,聘请高管专门负责打假,现组建了超过2000人的打假团队。2015年4月至9月,阿里向执法机关推送售假团伙线索717条,获各地执法部门立案的为330条,被破获的案件为279起。期间,阿里协助警方捣毁制假、仓储、售假窝点6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15人。

但对于“山寨”商品,电商平台目前有许多困境,在法律上也有一些难点。

首先,很多品牌都是经过国家商标局批准的有效注册商标,平台直接处理存在法律风险,但是这些品牌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客观上存在使消费者误解的情况。

例如,“纽巴伦”“wonderflower”“万斯”“无印良品”这样的品牌,虽然都是经过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的正规品牌,但是在实际消费中,很容易给消费者带来混淆,进而投诉电商平台销售“山寨货”或者直接认为销售“假货”。因为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使得电商平台夹在国家法律和百姓消费认知相悖的“两边不是人”的境地。

其次,很多品牌和被混淆的大牌之间还经过了多次诉讼,平台在尊重、执行司法文书判决之余很难应对消费者的质疑。比如,天猫上同时存在“无印良品旗舰店”和“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不少消费者向平台投诉,原本想买MUJI,结果买到了中国版“无印良品”,有上当受骗的感受。但事实上,中国“无印良品”品牌是合法存在的品牌,同时还经过了法院判决确认。平台需要尊重并执行生效判决,不能将其清退。

目前,我们正在想办法从店招层面提醒消费者注意它与“MUJI”的区别,以此来解决消费者混淆问题。“万斯”也是类似的问题,不少消费者以为“万斯”就是美国的vans品牌,从而造成对平台的大量投诉。

总之,对于“山寨”商品,阿里正积极探索“山寨”治理的方式和方法。

千名大众评审员参与甄别山寨

记者:对于电商平台上频频出现的“山寨”品牌,天猫如何解决?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李溪涵:为让消费者有良好购物体验,确保“天猫”的良性发展。2015年9月,天猫品控团队开启了“大数据+大众评审”的“定军山”项目。该项目的运作模式是:涉嫌山寨的商标(商品)被大数据模型筛选出来后,会被传导给淘宝“大众评审员们”参与判断。每个被大数据抓取到的商标(商品)需要至少推送给800至1000名大众评审员参与判断。评审员们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商标(商品)的外观、形状等方面,对“是否会产生混淆”这个问题做出“是”或“否”的选择。

如果超过一定比例的大众评审员认为该商标(商品)对其产生了混淆,天猫则会启动一系列治理机制,比如该商标所属的旗舰店不再续签、相关商品删除等处理,未来还会考虑通过限制贷款、限制活动等手段对山寨品做不同程度的处理。

记者:“天猫”打击山寨有哪些成果可以分享?

李溪涵:通过“定军山”,去年不续签山寨品牌包括:万斯、皇冠黛安芬芳丽姿、AF&LF、Adtass/爱迪塔仕、BUYBARLY等众多品牌,并对144家店铺进行摘牌或清退。

到今年4月中旬,“定军山”总共对外投放10811个“山寨”辨析任务,共投入21.6万元的评审费用,同时覆盖淘系品牌数1904个,覆盖淘系类目59个。今年,全部“山寨”辨析项目的预算超过200万。

今年初,天猫对“山寨”的清理,已从品牌端延伸至商品端,4月初,天猫就男鞋、女鞋、运动鞋类目山寨商品进行管控,对NEWBALANCE、耐克、阿迪达斯、VANS、匡威、斯凯奇、Asics/亚瑟士7个大牌进行主动保护。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共识别并通过大众评审辨析混淆商品数5277个,截至目前,在线山寨商品降幅达86.8%,前台清洁度大幅提升。

处理山寨需行政和司法机关认可

记者:天猫淘宝对商家进驻有何要求?为什么“山寨”品牌也能进驻?

李溪涵:目前天猫对商家入驻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但就像前面所说,“山寨”品牌本身是在国家工商总局有注册,从入驻要素以及流程审核上,“山寨”品牌并没有问题。

像“无印良品”这一品牌它是2014年1月入驻天猫平台的,当时审核商家资质时,是一个经国家批准注册的合法品牌,平台当时没有合理的理由拒绝该品牌的入驻申请。

但该品牌入驻后,引起了消费者的购物混淆,有消费向平台投诉难以区分两者区别。因此天猫从技术层面,对搜索结果做了优化,尽可能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找到想要购买的品牌商品。

记者:在山寨品牌治理上,目前天猫遇到怎样的难题?

李溪涵:“定军山”机制在天猫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其运作的模式仍然是平台自行治理的创新模式,以该模式对“山寨”品牌和商品进行处理,还需要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认可。

如果有政府部门的积极介入,线上线下联动,依法采取行政执法措施,或许“互联网+行政执法”的模式能由此形成,困扰消费者许久的山寨行为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希望出台一部可执行的“电商法”

记者:针对平台清理“山寨”无法可依的局面,阿里是否与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过磋商?对此,相关监管部门的态度是什么?

李溪涵:就治理“山寨”品牌时出现的一些案例和官司,我们跟地方工商以及法院等部门有接触,但说实话,接触并不多,因为“山寨”品牌治理,还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大家还都在摸索中。

总体上讲,相关监管部门基本认可我们的“山寨”治理工作,但就如同前面所说,因为是个全新的领域,他们也在积累案例和经验,不好说是支持还是反对。

记者:针对“山寨”治理,阿里希望国家在哪些方面加快立法?

李溪涵:我们希望针对电商这样一个不同于线下商超的在线贸易平台,国家能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电商法”,在维护公正与公平时,它还应该是可执行的。而对于一些尚处于发展中的新业态,能给一些缓冲时间来丰富案例。

就拿“山寨”治理来说,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的一些治理经验能为“电商法”提供宝贵的案例和素材。我们也希望看到,阿里的治理经验能够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以维护中国电商行业的良好发展。但这需要时间,以及多部门协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