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文明为全市180多名涉外企业人士授课
核心提示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科技和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为了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升我市外向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涉外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和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12日,由泉州市知识产权局、泉州市贸促会主办的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与纠纷应对培训班在我市举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业务总监文明为全市180多名企业人士进行了授课。
□本报记者吴宗宝通讯员陈培颖文/图
企业在海外面临知识产权的挑战
结合当前国内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来自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培训班上重点介绍了知识产权案件呈现的新特点。
近年来,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越来越多。在涉案的金额方面,知识产权许可及赔偿金额动辄上亿元。在涉及产业的领域范围上,从打火机、拉链和书写笔等传统产业扩展到生物制药、通信行业等高科技产业。另外,海外国家层面与产业同盟双层对中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阻击,通过技术性贸易保护手段阻碍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出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主讲文明认为,对于中国企业,目前海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并不好,在不同的国际和地区,知识产权存在着制度上的差异,还有部分非法律因素阻碍着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国外市场。在未来,中国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挑战还会日益增多。
我市涉外企业如何应对产权纠纷?
知识产权纠纷虽然可以防控,但不可避免。当发生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该如何应对?记者在培训结束后采访了文明。
文明为我市涉外企业提供了相关建议。首先要练好内功,对自身产品外销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自研和收购方式实现健全的专利布局,以便应对未来面临的挑战。其次,要了解外部环境。在产品或者服务进入某个国外市场之前,应先对当地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有所了解,并对产品的产权风险进行评估,使得所有产品与服务的风险都在可预见、可掌控的范围之内。第三,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部署。除了立足于控制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的风险外,还要想着利用知识产权把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做大做强,比如,以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来限制竞争对手,提升产品与服务在海外的市场份额。
如果遇到了相应的知识产权投诉,文明建议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在遇到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的时候,很多企业基于维权成本的考虑或者因为对海外知识产权法律不熟悉,选择了不去应诉与抗辩,导致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也有部分企业,通过建立起一套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机制,积极面对国外知识产权的挑战,最后,成功扭转了局面。这样的案例,应成为我们本地涉外企业借鉴的范本。”
培训切中当前需求
在培训现场,记者遇到了泉州市华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涂松龄。他告诉记者,最近公司在阿里巴巴的广告上用了一张网络下载的图片,因为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被美国的一家公司投诉了,该公司的支付平台账户已经被第三方冻结。“目前,我们公司在这方面的了解比较少,今天想过来咨询一下业内专家。”
“主讲文明老师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涂松龄告诉记者,“公司以后还要做大做强,可能会遇到更加错综复杂的事情。所以,通过这一次培训,我们公司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建立起一套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方案。”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是指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英文为“IntellectualProperty”,其原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者“智慧(财产)所有权”,也成为智力成果权。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则通常称之为智慧财产权或智力财产权。
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
知识产权一般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两大类,在工业产权之下又分为专利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权等。中国专利又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