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对流行音乐的不满,包括原创力不够、新歌不好听、唱歌像作秀、音乐人越来越浮躁,等等,往根子上找原因,都是因为版权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这是一个想唱就唱的时代,参与到音乐事业中的人多了,听众选择音乐的渠道也大大拓宽了,这对流行音乐来说都是好事。但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至今的一大缺憾是没能建立起健康的成长性的商业模式,而其根源就在于缺乏健全的版权体系。
版权保护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把版权保护理解为一种外部机制,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不致命。殊不知,今天大家对流行音乐的不满,包括原创力不够、新歌不好听、唱歌像作秀、音乐人越来越浮躁,等等,往根子上找原因,都是因为版权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整个音乐市场的运行规则未能确立和完善。
流行音乐的功能之一可能是娱乐,但流行音乐的创作属于艺术范畴,不是种庄稼——只要风调雨顺,年年播种,年年都有收成,它需要长时间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悟。创作性质摆在这儿,就需要一个好的机制与环境作支撑,保证音乐人有时间去吸收,去创作,去酝酿好东西。一个月写10首歌不如几个月写一首卖得多,好作品的广泛传播换来较高的版权收入,这样才能鼓励和催生优秀作品。若是整个版权的保护、开发、利用和交易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音乐产业循环从源头处就有漏洞,那大家就会一窝蜂地涌进来赚快钱,博人三天眼球,赚我几顿饱饭,把音乐创作变成计件算钱的事儿,好作品自然就难出来了。
这些年,我陆续见到一些有音乐天赋的朋友转行干了别的,就是因为写歌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事实上,流行音乐的市场是非常大的,比电影要大很多倍。比较一下中国电影每年的产值和中国移动每年靠音乐获得的增值效益就知道了。这还不算唱片公司收益,不算卡拉OK场所的收入,不算屡禁不止的盗版。但是没有版权交易和保护体系,音乐所创造的价值回馈到音乐创作者手里的就很少。当前的版权保护法以调和机制而不是惩罚机制为主,遇到侵权行为,音乐人费力打官司,胜诉之后获得的赔偿有时候还不够付律师费的,的的确确是得不偿失。有人说,网络时代,音乐应该免费。的确,网络时代,很多产业都在朝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便宜的方向发展,当音乐最后到达消费者手里,到达普通听众的耳朵里时,是应该免费;但凭借音乐来获取点击率、收视率,赢得了大量客户和大量广告收入的那些中间环节,那些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商家和机构,它们就必须付费。否则,以音乐为媒介的惠及大众过程,反过来都成了对音乐人的掠夺过程。
普通孩子为音乐奋斗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中国的流行音乐人才及其创作潜力其实非常巨大。我常对身边有志于音乐创作的年轻人说,要做音乐这行,先“扒”1000首歌,边听边把这1000首歌的谱子写出来,把每个声部每个音符都写出来,这是必须要下的功夫。LadyGaga在全世界出名之前,也有长达数年的时间在给别人写歌、做伴唱。不先沉下去是不会往上走的,任何行业都一样。问题是,现在这些年轻创作人的同龄人都在忙着选秀、出名、赚钱,潜意识里他也会有“万一中了呢,万一成名了呢”的想法。于是,写歌的时候不再问自己想写什么,而是问时下需要什么,什么火,就一阵风地写什么;在一起比的也不是谁写的歌能打动人,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描述什么样的感情,而是点击率和粉丝。年轻歌手也是这样。第一年坚决不去选秀,甚至不屑去选秀,要做真正的音乐,第二年、第三年不得不去参加选秀,到后来,不得不认为选秀是对的。其中的幸运者自选秀脱颖而出,事业起步了,正是潜心创作、精心打造的时候,一句“走吧,演出去”,就又沉不下来了。
当然,我不反对选秀。起码对大众来说,选秀丰富了荧屏,对音乐来说,选秀也促使更多人站到台前。但台前站多了,没有幕后,就很糟糕。如果把音乐比作一个人的话,创作是心脏,而歌手是最具表现力的细胞,是音乐长出来的样子。现在经由选秀,造了一堆细胞,而因为缺乏版权保障机制,心脏的造血功能不足,这些细胞怎么存活?
目睹由版权问题引发的这一系列浮躁现象,并不意味着我对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悲观。理性地看,这是流行音乐成长之路上的一个发展阶段,理顺音乐行业的体制机制需要共同努力,更需要耐心。说到底,流行音乐是音乐发展到现在符合社会节奏的、符合当下属性的一种艺术样式,是离我们最近的音乐。莫扎特的音乐在他那个年代就是流行音乐。好的流行音乐是好的音乐创作环境的产物,也能够而且必须经得起时空的沉淀。当下一个不好的现象是爱贴标签:你是“商业”的,那就不考虑“艺术”了,专注“娱乐”吧;你是“流行”的,那就不考虑“长久”了,“走红”更重要。这些无端的归类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会作为堂而皇之的说辞,遮蔽掉很多东西。音乐就是音乐。既然选择在众人面前演唱,多少总得有营养有意义,能唤起观众心中潜在的正面的能量,而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和茶余饭后的笑料。有人说,当下的音乐市场和电视选秀放大了流行音乐的娱乐属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娱乐?娱乐应是让你欢喜让你忧,是唤醒良知,是使人的精神层面不断得到提升。这是娱乐的正途,也是流行音乐的魅力。
(本报记者胡妍妍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