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工业区一家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资料图片)(记者雷伟东摄)
古城西安的科技实力雄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相关科研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与此同时,和知识产权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不只是大型企业关注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将其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并且视之为研发、生产等环节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
记者杨耀青
“中小企业大都处于上升期,人员、资金投入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占用经营者大量的精力。相比之下,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视和投入较为有限,企业在这方面的困惑随之产生。”我市一家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具体的经营实践中,他和团队成员起初大都对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认识较浅,认为只要遵守规定,并且重视专利即可,然而随着企业的成长,遇到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增多,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有效避免侵权,特别是无意的侵权;另一方面是如何发现自己企业被侵权,以及怎样保护企业权益。”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近1个月以来深入走访了我市大、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科技园区管理方和专家学者,详细了解中小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困惑,并且探寻破解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不论是初创期还是成长期,中小企业都应当重视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构建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知识产权体系,通过加大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知识产权不只停留在纸面上,而是通过转化等方式促进其应用,在发挥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进一步获得新的研发成果,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重视度渐增
侵权与被侵权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对于为数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尤为重要,甚至关系着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耗费大量的精力,历尽艰辛得出的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很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的伤害,特别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是重要的竞争力,一项科研成果往往就是一条通往发展壮大的路,怎样为这样的竞争力披上‘防护衣’,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我市一家中等规模IT企业相关负责人卢女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不少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举措。“从我们企业的情况来看,这些举措具有明显的效用。”
“但是,在实际的业务往来中,我发现个别中小企业的成员在面对具体事务时,会出现对知识产权重视不足的情况。”卢女士表示,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特别应当注意研发领域相关工作人员有意或无的侵权行为。“要防止这种情况,就必须加大对从业者培训力度,让大家首先从观念上重视知识产权的有关问题,不仅如此,还应邀请专业人员培训相关法律法规,让从业者全面、系统地掌握,在工作中格外留意容易发生侵权的领域和环节。”
记者在对我市部分中型企业采访时发现,受访企业近年来对于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事务愈发重视,突出表现在及时申请专利等方面。
“对于新发明、新技术,如果没有及时形成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容易发生被侵权的情况,对企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我市一家生物环保领域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当下,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具有时间快等特点。“可能等(企业方面)发现了,对方已将其转化并应用,抢占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不少受访的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人员有限,目前并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处理知识产权方面的事务。个别企业曾遇到被侵权的情况,但并不清楚该如何有效处置和防范这类事件。对此,有受访的科技园区展开探索和尝试,希望通过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破解知识产权方面的困惑。譬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针对在协同创新港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的中小微企业,打造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针对中小微企业日益增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我们引进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对创业团队进行系统性培训。”上述示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结合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问题,随时对企业指导帮助,为创业者降低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风险。一位入驻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有了这些针对性较强的服务,我们在处理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时,心里更有底了。”
匹配很重要
知识产权体系与企业发展最大化融合
去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了《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完善专利审查快速通道,对小微企业亟须获得授权的核心专利申请予以优先审查,并且在小微企业集聚的创业基地、孵化器、产业园等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和专家服务试点,吸纳专利代理人及其他服务机构人员深入参与,逐步形成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长效机制……
“调动和优化配置知识产权服务资源,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如此,企业也要打造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体系,即便是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也应如此。”西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作为以高端钛合金材料和超导材料研发、生产为主导的高科技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起在经开区初创并成长,公司采取“边创造、边运用、边保护”的方式,通过商业秘密保护、申请专利等多种渠道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公司创新成果。
“尤为重要的是,建立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西部超导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定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奖励办法、专利奖励办法等,公司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协议,并按月发放保密津贴、实行竞业禁止补偿,使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贯穿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如今,公司已成为我国航空用钛合金棒丝材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截至去年年底,公司获授权专利145项,其中发明专利121项。
“不少知识产权纠纷都与中小企业有关,相关企业在应对时显得较为乏力,究其原因,没有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知识产权体系是重要原因。”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卫增告诉记者,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拥有行业“金字塔顶端”的关键技术,保持这种竞争力,通常离不开商业秘密或申请专利,努力做到知识产权体系与企业发展最大化融合。
“公司在策划成立的时候,就应当在发起人协议等内容中明确有关商业秘密的条款,形成完善的制度。”孙卫增表示,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应保持较强的市场敏锐度,时常关注同行业的技术、产品动向,了解新产品,特别是相近类型企业的产品,以防止自己侵权或被侵权。
“公司的技术、产品基本成型后,需要考虑哪些应当作为商业秘密保护、哪些应当作为申请专利来保护。”上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邦康表示,比如某些技术、产品或方案等是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的,公司可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予以保护;某些技术、产品或方案等是不容易被其他企业抄袭或者通过反向工程获得的,公司可通过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促转化利用
平台效用显著在运营中发挥价值
除了增强意识、健全体系、完善制度,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还应注重部门之间的协同,以及加快转化利用。“一家企业,即便成立了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部门,相关事务也绝不只关系着这一个部门,从研发到生产、从营销到售后,几乎每个领域都会有所涉及。”张邦康告诉记者,从相关专利侵权等案例来分析,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事项应当在企业运营的全程被高度重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受访的中小企业里,凡是把知识产权事项与公司运营较好融合的,大都做到了相关知识产权的及时转化和应用。也就是说,把图纸上的技术变成了真金白银。仍以上述西部超导公司为例,公司坚持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生产设备直接用于研发,研发成果直接应用于或指导生产,减少了科研成果转化环节,有利于保障针对未来市场的技术储备。2012年至2014年,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自筹资金自主立项70余项,新品销售收入占年销售总额的80%以上。
不仅如此,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西安高新区——这里在去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在其知识产权体系主体架构的“1个核心、2个重点、3个支撑”模式中,“2个重点”正是:以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为工作重点。
记者了解到,为增强自主创新成果与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高新区依托科技大市场平台,建立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公益性平台,以及市场化电商平台,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共同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及知识产权商业化和产业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着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立了从申请、举报、投诉到维权的快速反应、协同运作机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维权体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新区在知识产权预警方面的做法颇具亮点,这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分领域对专利文献分析和利用,建立了产业知识产权预警指示体系。对此,有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收到预警信息,我们就能了解到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提前做好应对工作,避免被动和损失,此举加强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