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天,我们在山东提出的专利行政调处请求就要开庭了,你们尽快把相关资料准备好。”即便是赴京参会,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亚龙)董事长陈继权也不忘通过电话给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员布置任务。
作为我国教育技术装备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浙江亚龙已建立了一支200多人的研发团队,拥有231件国内外专利,是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然而,近年来,在备受用户好评的同时,市场上也开始不断出现仿造浙江亚龙产品的侵权产品。据陈继权估算,仅侵权行为给企业收入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00多万元。为此,从2012年至今,陈继权带领浙江亚龙开展了大量知识产权维权工作。陈继权坦言,在这一过程中,方便快捷、高效专业的专利行政执法最受企业青睐,帮助企业吹响了维权的号角。
遭遇新难题
始创于1983年的浙江亚龙如今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头衔:温州百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在企业内部,还拥有博士后课题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但是近年来,陈继权却总是被侵权这一新难题困扰。
“浙江亚龙十分重视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比如今年,我们的营业收入预计会再创新高,我们将拿出2000多万元投入研发,但由于遭受市场假冒专利和商标等行为的困扰,我们的损失超过1000万元,这让企业苦不堪言。”陈继权告诉本报记者。
实际上,陈继权遭遇的专利侵权问题相比一般的侵权假冒案件而言,更具特殊性。从浙江亚龙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和证据来看,当前市场上出现的仿造浙江亚龙产品的侵权产品主要由浙江、山东、上海、湖北、重庆等地区的一些企业进行生产制造,并且出现以浙江亚龙的产品参数进行投标的现象。“浙江亚龙主营教育装备,客户几乎全部是学校。学校必须通过政府采购途径购置教育教学设备,我们的专利则嵌入了相关的技术标准。”陈继权进一步解释说,“但很多企业在投标的时候仿造了我们的专利和标准‘抢标’,拉低价格,以致于侵权现象愈发严重。”
从2012年起,浙江亚龙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维权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专利行政执法方面,已经有侵权企业与浙江亚龙达成了和解协议。“当发现侵权线索后我们提出了调处请求,温州市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立案查处,侵权企业对我们进行了赔偿,并承诺如果继续仿造产品假冒专利,须赔偿30万元。”陈继权认为,依靠专利行政执法,浙江亚龙的维权行动可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且相关案件还成为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范围内挂牌督办的案件。
期待新突破
“自主创新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浙江亚龙通过自主创新,目前已有11个产品为全国职业技能院校的指定设备,是中国教育装备领域惟一产品走向国际的企业。”陈继权说,“但我们花费大量精力开发的专利产品,上市仅仅两三个月,就遭遇了仿冒的问题,有些侵权产品甚至连商标的颜色都是一样的,这对我们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的打击 。”
浙江亚龙的遭遇并不鲜见。在许多地区,本地的骨干企业遭遇专利侵权难题时,会得到专利行政执法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但面对大面积、跨省市的群体性、反复性专利侵权,作为专利权人却往往投诉无门。
适逢专利法新一轮的修改正在进行,针对加强专利行政执法的工作,陈继权提出了一些建议:“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还是更愿意用行政来协调解决,这是符合我国客观发展实际的,因此要进一步明确专利行政执法的职责、力度,将行政执法权力向县一级的相关机构下放,提高执法效能。”同时,他还建议要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协调统筹,集知识产权、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合力查处侵权行为。
“意识是关键的问题。”陈继权认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要从最基层抓起,从各级各类的学校开始就要使青少年接受知识产权教育,各行业协会要定期组织知识产权的培训,使社会公众真正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近年来,浙江亚龙就率先垂范,尝试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培训。陈继权说:“只有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环境,才能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知识产权报 记者 崔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