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底下的宝贝,我们找不到,硬是到国外花了一笔冤枉钱。”
江苏擎天信息科技集团董事长辛颖梅委员说出了一段至今还令她扼腕的往事。
“2009年,我们瞄准国内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决定开发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软件,但在算法研究上遇到了困难。”辛颖梅说,“我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和国内高校合作攻关。”
不过,无论从公开的网络中搜索,还是私下里靠业内的人脉打听,她都找不到相关的技术成果和老师。“没办法,我们只能自己干,后来又到国外买了相关的算法,前前后后用了三年多时间,花了一千多万。”
软件开发成功了,她却笑不出来。
“软件推出后不久,公司的技术总监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作报告。哪知道,在场的一位大学教授站起来说,他三年前就研究出这个成果了!”
说起这件事,她一脸的无奈,但也只是笑一笑自嘲了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吧。”
对于那位大学教授“为什么捧着‘金娃娃’却不转让”的提问,她说:“教授也是一肚子苦水啊。我们问他为什么不与企业合作,他说的确找了学校希望转让,但学校告诉他,没有企业对这个感兴趣,卖不掉!”
“这样的例子挺多。其实,我们企业在和高校老师合作的时候,有很多顾虑。即使找到合适的成果,也不知道是个人独有,还是职务发明;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团队的。”
在辛颖梅看来,这或许代表了一批企业的困惑。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按国有无形资产管理,不仅打消了科研人员和单位的积极性,也让企业在合作中望而却步。
辛颖梅说,有时企业只能硬着头皮到国外花高价买技术,“一是信息透明,能快速找到想要的技术;二是权属清晰,明处多花了钱,但省了暗处的麻烦”。(记者 张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