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研讨会在京举行》,如果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研讨会在京举行感兴趣,请往下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但同时也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8月16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的“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项目进校园研讨活动中与会专家、代表的共识。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教委、首都博物馆、北京市各区县教委的负责人、北京十几所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代表、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等出席了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北京市一批中学的校长表示,将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项目进校园活动。
2009年10月,“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是该遗产项目的申报单位和保护单位。传承、保护、宣传、弘扬传统营造技艺是遗产保护单位的一项历史责任,保护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宣传教育,而教育的重心在青少年,教育渠道的主体在学校。
据介绍,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是通过千百个乃至上万个建筑构件的拼装组合得以实现。这些构件使用榫卯结构技术,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成熟的经验组装而成,其中包含了力学知识,凝结了独特的审美情趣。为了使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基本知识得以普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专家主持研发了“托宝”系列古建筑拼插模型,采用现代注塑工艺制成,富有知识性、艺术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可以作为教具供学生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使用。该项目已获得2009年文化部科技创新奖。
这次研讨会在“托宝”系列古建筑拼插模型进校园活动的意义、方式和途径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记者:李晓建)
好了,关于“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研讨会在京举行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