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合资自主被正名自主品牌如何抗击》,如果您对合资自主被正名自主品牌如何抗击感兴趣,请往下看。
[前不久,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表示,如果担心民族品牌受到挤压而拒绝合资自主,当初就不该让外资汽车进入中国,并公开表态力挺合资自主。]
今年上半年,多数自主品牌销量和市场份额纷纷下滑,“生存还是发展”的问题成了压在自主品牌企业老总身上的“石头”。不过,让这些自主品牌企业老总更闹心的,或许是听到工信部和发改委等相关负责人日前先后表态支持发展合资自主品牌的消息。
正在经历艰难调整时期的自主品牌,在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遭遇到合资汽车公司的市场围攻,也有可能遭遇到合资自主品牌的正面冲击。北京汽车总经理董海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资自主品牌短期内肯定会冲击到自主品牌,但是长期则不一定。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内在驱动力并不充分。”
合资自主品牌主要是指国内汽车合资公司通过购买、引进外方产品技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开发出知识产权归属于合资公司的品牌、车型。目前已经正式发布的广汽本田的理念、上海通用五菱的宝骏以及东风日产的启辰就是这一模式的产物。
政府有关部门希望通过让合资公司推自主品牌能够换来技术。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现在合资自主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就是拿一个平台重新进行设计,用的只是外方的核心技术,而且有些合资企业的外资方,只是把原来已经淘汰的产品,或者从技术上来说,已经落后10年甚至15年的产品重新翻新,换了一层“皮”,但里面一些核心的、关键的零部件等还是保留在十多年前的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结果是一些合资自主品牌的产品,并没有在技术上进行更新。但是在成熟技术和合资厂商品牌、渠道的支持下,其竞争力不可小觑,在二三线城市会很容易找到市场。
从一段时期来看,合资自主很有可能将制约“自主品牌”的成长前景,甚至是挤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这与真正搞全新开发、正向开发的自主品牌产品,所使用的资金、人力资源等是不可比较的。合资自主品牌有产品权、品牌权、定价权吗?如果没有,能算自主品牌吗?”董海洋表示。
合资自主品牌从两年前推出,就遭遇到自主品牌车企的抵触。日前,工信部和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先后在天津泰达汽车论坛和成都全球汽车论坛上公开表示合资自主也属于自主,并表示有可能支持合资自主,这引起业内一片哗然。
9月6日,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在全球汽车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合资自主没有问题,合资自主是自然的产物,大家别太纠结。
而前不久,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也曾表示,如果担心民族品牌受到挤压而拒绝合资自主,当初就不该让外资汽车进入中国,并公开表态力挺合资自主。
“我所理解的自主创新,绝不是占乘用车19.4%的民族资本的自主创新,一定是在中国的国土上所有汽车的自主创新。合资车企中至少有50%是我们的国有资本,所以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绝对不能把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排除在外。”苏波日前在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如是说。
以往,大众、本田、丰田等外资品牌的国产车型主要集中于A级及A级以上车型,但是目前,借助于旗下的合资自主品牌,合资公司已经将产品下延至A级以下市场,甚至探至7万元空间,这将对自主品牌构成直面的冲击。
对于两部委表态支持合资自主,不少自主品牌企业对未来生存环境更加担忧。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黄勇表示,作为没有任何背景的纯自主品牌企业,长城汽车不会过度关注别人怎么攻击,而是更关心如何快速培养抗打击能力,甚至是攻击别人的能力。
“合资自主品牌短期内对自主品牌会有冲击,开发确确实实是我们本土企业的短板。通过合资自主来掌握有关的技术,然后利用一部分的核心技术来开发我们自己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愿望,但是实际推进的情况就很难说了。长期来看,合资品牌发展自主品牌的驱动力不足,也不一定能解出善果。”董海洋告诉记者。
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峰在全球汽车论坛上表示,合资自主能否真正建成品牌要看合资双方后续的持续的诚意,要看合资双方对这件事情如何判断,如果双方认可的话,就会有空间。(王丽歌)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自主”合资自主被正名自主品牌如何抗击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