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草根发明人”的专利之路》,如果您对“草根发明人”的专利之路感兴趣,请往下看。
曾下乡当过知青,回城后在企业干过,还开过8年的出租车;业余时间,他醉心于研发、创新,截至目前,他获得的发明专利不下10件。他就是成都“草根发明人”刘星良。
“我第一次接触发明,还是30多年前。”记者面前的刘星良回忆起当年的岁月,眼神变得深远。当时,刘星良还在一家企业工作,由于喜欢自己动手,他总是能想到一些新点子。几年下来,他捣鼓了好些小发明,还组装过电视机、洗衣机、节水设备等。然而,每当他沉醉其中的时候,周围不少人都有些冷言冷语:“一个初中毕业生还想当科学家?”听到这些,刘星良总是一笑了之。
我国专利法颁布实施后,刘星良把他的发明创造提交了专利申请。“到目前为止,我的发明专利有10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就更数不清了。”刘星良自豪地说。
在拥有的专利中,刘星良最看重的是他设计的“大型城市单层架空全互通立交桥”。这个被他称为“中华桥”的设计获得了美国专利,并在一些发明创新大赛上获得过金奖。
“我们‘草根发明人’就喜欢用逆向思维看问题,所以才搞出了这些发明。”谈到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时,刘星良津津乐道。
然而,专利转化难一直是困扰非职务发明人的难题,刘星良也不例外。尽管他的不少发明获得了专利权,但得到转化实施的还是很少。“我每年的专利维持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是费用能够多减免一些,就更有利于专利的转化。”刘星良说。
刘星良研发的“一种汽车装饰防盗螺丝”曾经给他带来很大的希望,但这个专利最后还是失效了。
“现在买车的人多,而车牌安全是个问题。我就琢磨,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既美观又能防盗的车牌固定螺丝?可当我获得专利授权去推广时,却一直找不到合作伙伴。后来,车管部门自己弄了一种类似的螺丝,我的这个专利也因为没钱交专利维持费而失效了。”谈到他的不成功事例,刘星良懊恼不已。
“专利还是得回归到转化上来。否则‘草根发明人’的道路最终将难以走下去。”多年的经历让刘星良认识到这点。他说,在“草根发明人”这个群体中,大多数人都没得到经济上的回报,很大的问题就是转化无路。这几年,刘星良也在不断地调整研发思路:“我现在的发明,都是根据实际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来进行的。这些发明的研发投入小,而且也容易得到关注和转化。”
“如果按照常规,好多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企业的设计人员都有标准的工作模式,而我们‘草根’的思维模式有点‘天马行空’。如果‘草根’思维模式和专家的思维模式能结合,那一定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刘星良说。
采访感言
作为“草根发明人”,刘星良怀揣着专利转化的梦。无数次的失败,并没有磨灭这个“坚守者”的斗志,反而让他愈挫愈勇。在刘星良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创新的激情与“草根发明人”的希望!(周渝利)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发明人”“草根发明人”的专利之路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