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李云才:为乡村振兴“支招”》,如果您对李云才:为乡村振兴“支招”感兴趣,请往下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何找到乡村振兴的抓手?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李云才认为,我国种业知识产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硬技术”、前置技术,是农业这个饭碗中的“饭碗”,是农业的“中国芯”,应突破“卡脖子”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
“虽然在我国主要农作物中大部分种子为‘自产’,但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高端品种的蔬菜种子也以进口为主。”李云才告诉记者,据《2019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披露,2018年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7200余万公斤,进口额4.75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额2.28亿美元,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
“在农业先进技术领域,我国部分技术研究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真正能用于育种实践的相关核心技术少,加强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生物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李云才说。
他建议,我国应编制种业发展规划和振兴行动计划,突出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性,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种业可以实施‘揭榜挂帅’科技创新管理,重点鼓励重大专项原始创新。树立鼓励原始创新的科研评价标准和导向;按照种源‘卡脖子’技术分项分题实行‘揭榜式’技术攻关;实行揭榜管理流程和结果‘回填’式管理,避免‘各自为政’、资金分散和‘两张皮’的管理方式,提高研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李云才认为。
他表示,应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模仿无处遁形。多途径鼓励建立种业“大龙头”,打破条块分割、院校企分割、研发与市场分割的局面,实行省部共建、专题共建、国企民企共建等政策创建,加强深度科研合作,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
同时,李云才认为,应保护和发扬我国农业“独门绝技”优势,一手抓“饭碗”,一手抓特色,充分利用山地、林地、山丘地等非基本农田,利用“独门绝技”,开发“金山银山”,既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又因地制宜,生产经营和培育优势产业。
李云才表示,对于特色农业产业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聚焦区域公共品牌、区域产业优势,采用技术深化、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方式,使其在农业内循环中不断增强实力,在农业外循环中彰显独特优势,不断提高市场份额,提升产业效益,巩固产业基础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与效益,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吴珂)
(编辑:晏如)(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好了,关于“种业”李云才:为乡村振兴“支招”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