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历史传承铸就东港草莓产业新形象》,如果您对历史传承铸就东港草莓产业新形象感兴趣,请往下看。
建设以科研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塑造品牌和地区产业形象,是东港市发展草莓产业的主要经验和亮点。应面向“一县一业”建立科研基地和培养科研力量,为“一县一业”提供科研支撑
草莓业是东港市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产品质量,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提高,成为“一县一业”主打品牌,摘得“全国草莓第一县”的桂冠。东港草莓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功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到集约化生产,从单业生产到产业化经营,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启示。
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草莓生产体系
东港市种植草莓已近百年,但真正形成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经营,则始于近年实施的“一县一业”战略。目前,全市草莓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平均单产2000公斤左右,为全国平均单产的2倍,年总产量达30多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在生产方式上,有日光温室生产、冷棚生产、裸地生产等,其中冷、暖棚面积11万亩,最高单产可达7.5吨,无论产品产量还是生产方式都已今非昔比。
(一)按照“全产业链”标准打造草莓产业生产体系。全市从种苗筛选、培育、供应,“农户+基地”生产,到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庞大的经纪人队伍促销,形成紧密而完整的产业化生产链条。东港市草莓研究所全程负责优良品种引进、筛选、繁育和自我培育推广,先后引进100多个品种,经筛选培育和自我培育推广十多个品种,覆盖全市。有2000多名经纪人开发草莓市场,25个专业合作社(基地)和10万农户包揽全市生产任务。以辽宁广天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实施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该公司目前拥有生产基地3300亩,年加工草莓4000多吨,速冻1万多吨,其中95%出口日本、韩国和欧洲国家,是我国草莓生产的领军企业。
(二)科学筛选和确立“一县一业”主打产业。在草莓产业的选择和确立过程中,东港市重点考虑和把握两大方面:一是地区资源优势,包括本地农民的生产技能优势和生产积极性;二是产业历史传承和社会影响力。东港草莓产业历史悠久,生产根基牢固,社会认同度高,确立为“一县一业”重点发展产业,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农民群众的支持。
(三)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农业理念,锁定产业化生产目标,设计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标准化产业体系建设框架,实施科研基地建设、生产基地建设、加工基地建设和销售网络建设同步发展,全面升级,实现了标准的产业化生产。从确立草莓业为“一县一业”重点产业起,全市按照规划设计,先后建起25个规模不等的专业园区、基地,其中规模最大的生产小区(基地)坐落于椅圈镇,连片面积达4万多亩,新建园区全部以日光暖棚建设为主。
(四)突出科研和服务体系,完善产业化生产链条。东港市对原有的草莓研究所进行扩建改造,由政府投入300万元,并申请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项目支持资金600余万元,改建、扩建了实验室、组培室和种苗繁育基地,提升其种苗繁育质量和优质种苗供应量,基本实现全市优质种苗供应全覆盖。市里十分重视为草莓生产提供有效服务,将各部门的服务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强化部门服务职责。交通部门将村级道路延伸到田间地头,工商部门积极为专业合作社、基地公司等提供咨询服务,信用合作社允许三户联保借贷,并大幅度提高信贷额度。每当市场波动,草莓价格下滑,产品销售艰难时,各部门发挥自身优势,探销路,找买家,举全力帮助农户推销产品。
草莓产业引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东港市是以种植业和渔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其中种植业又以水稻、玉米生产为主,草莓产业尽管发展历史较长,但一直以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自从草莓产业被确立为重点产业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迅速膨胀。2011年,全市草莓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13万亩增加到15万亩,增长13.3%,占全市耕地面积比重由8.3%提高到9.6%,提高1.3个百分点;产值由2009年的1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8亿元,增长20%;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1.9%提高到30%,提高8.1个百分点,草莓产业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愈来愈明显。
全市现有草莓加工企业几十家,吸纳了众多的农业劳动力。其中,仅辽宁广天食品有限公司就吸纳500多名劳动力。这个企业作为产业龙头,经营效益好,实力强,在此就业的劳动力平均每人每月收入达到4000多元,最多的可达8000多元。就业高收入使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目前,在东港外出打工的人很少,几乎被境内产业全部吸收。
东港草莓业的建设和发展,重点推进设施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全市小区建设面积小则千亩左右,大则达到上万亩。设施化生产是东港草莓业的重要突破,全市以建设日光暖棚为主,对新增的面积全部实行设施化生产。到目前为止,全市设施化生产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高达73.3%。草莓相关产业链产生的经济效益占社会生产总值的14%,生产方式大大改善,现代农业比重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200元,仅草莓产业人均收入就达4600元,占50%。更为可观的是,全年草莓产业人均收入增加值达903元,占全部增加值的77.2%。
值得借鉴的东港经验
东港市的“一县一业”是通过做大做强草莓产业实现的,其积累的经验特别是一些创新性做法值得借鉴。
(一)注重科研建设,保持行业技术领先。
在“一县一业”重点产业建设中,东港草莓业有别于其他产业,科技领先,实施建设速度与质量同步推进。1991年在全国首家成立,至今独有的县级草莓科研所,先后引进、筛选、繁育和自我培育推广的众多优质品种,显著提升了产业档次和知名度。目前,东港市草莓科研所培育推广的许多品种,覆盖全省,在全国除了台湾、澳门地区外,都有东港草莓品种的“身影”。科研所繁育的“红颜99”和“红实莓”等品种,居全国草莓品种榜首,获国家金奖,在全国同业中反响很大。有专业科研做支撑,是东港草莓产业化生产独有的优势和亮点。要推广东港经验,鼓励重点产业建立科研基地和培养科研力量。
(二)加强高新园区建设,提升产业经营档次。东港市在“一县一业”重点产业确立后,就加大高新园区、示范园区建设,带动草莓产业发展。同时,实施产业联动,多元化经营,提升产业知名度。东港市马家店镇在占地1000亩的大珠山草莓产业园区,实施联动经营旅游业、餐饮业、休闲采摘业的同时,在日光暖棚里建设沼气池,助推草莓生产升级提档。目前,园区内所有的温棚都建了标准的沼气池,投入使用后效果很好。
(三)坚守地理标志认证,重塑草莓产业品牌。东港是草莓业的故乡,具有比较深厚的草莓文化底蕴。在产业建设中,东港市确定建设全国顶级、世界一流的产业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建设速度,在强力建设和完善产业化生产的同时,注重塑造产业品牌,从产品产量到质量,从产业化生产到提升产业知名度,全方位包装提高,其产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具有地理标志的“东港草莓”证明商标,成为全省第二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在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经验交流暨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会上,跻身全国300个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名单,排名第182位,其综合价值指数为四星级(目前草莓最高级),还在全国农产品品牌大会上,进入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名列65位,其品牌价值逾14亿元。
好了,关于“草莓”历史传承铸就东港草莓产业新形象的内容就介绍到这。